看完黃河情況後,蕭銳和張良返回曹州州城,直接下令調查曹州刺史蘇明,收集其罪證。
蘇明這種沒腦子的貪官,想要查他太容易,蕭銳拿到罪證後,直接派鐵龍騎將其下獄並抄家。
百姓聽聞為之歡呼,指揮使的張寧也深感當今殿下的雷厲風行。
又過三日,數萬人開挖河道、築河堤,終於將金沙河段的彎度解決,冰凌不在堆積,繼續往下游移動。
隨後,蕭銳帶人順著黃河河道往下游走,發現哪裡的河道彎曲容易形成冰壩,就通知當地的刺史或者知府派人整理,就這樣,蕭銳順著河道來到了濟州。
濟州,別稱泉城,自然是因為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明泉”,又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和曹州刺史相比,濟州刺史就務實了,她早就招募百姓對濟州境內的黃河河道進行整理,因為濟州處於曹州的下游,一旦曹州凌汛決堤,下游的濟州最是倒黴。
蕭銳進城後,聽這位濟州刺史彙報完情況後,滿意地點點頭,並重重表揚了他,便沒有查他。
這也讓濟州刺史提的心落了下來,生怕抄家小狂魔會一言不合就開抄!
忙碌了好幾天,凌汛災情總算得以控制住,蕭銳也能鬆了一口氣,隨後他讓張良寫一道摺子,把來魯東的經過詳細記錄,並派人加急送回京都。
要提的是,蕭銳來到濟州後,鐵龍騎的輔兵也到了。
所謂輔兵是專門輔佐重甲騎兵的,共有一千人,他們每人騎乘一匹戰馬,並攜帶兩匹戰馬,一匹為重甲騎兵換乘所用,一匹為專門負重所用。
重甲騎兵雖然所向披靡,但附甲而行時,速度並不快,機動性受限制,所以便需要輔兵輔助。
趕路時,重甲騎兵卸去重甲,由輔兵攜帶,如此能提升趕路的速度。其次,輔兵還負責糧草、食物、照料馬匹、擔當斥候等等輔助措施。
重甲騎兵是所向披靡的,但也不是萬能的!必須依託著大軍。當沒有大軍補給做後盾時,輔兵的價值就體現了出來。
夏皇組建鐵龍騎時,就想把重甲騎兵的軟肋克服,提高機動性及行軍速度,如虎添翼的鐵龍騎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輔兵的到來,讓蕭銳心頭活躍了起來。
濟州距離燕都也就八九百里路程,這些天光忙著治理凌汛,並未關注北方戰況如何,如今冠軍侯有三十萬大軍戍衛北方邊境,後續的兵力正在源源不斷地給他送去,此時他應該和齊國、元國之軍打得不可開交吧!
所以心頭活躍的蕭銳就想北上,帶著擁有隕鐵打造的馬槊和鎧甲的鐵龍騎,大殺四方,如同一柄尖銳的利刀直接撕開齊軍和元軍的皮肉。
一旁的張良察覺到了蕭銳的心思,頓時笑著問道:“殿下想北上?”
“知我心者,子房也!男兒何不帶吳鉤,攻佔敵國無數州!我也有此熱血,可是因為是太子,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又呆在宮中遠離戰場,自然不敢亂來。但是現在不一樣啊,馬槊打磨好了,光明鎧擦亮了,總不能還把它們藏起來吧。”蕭銳由衷道。
頓了頓,蕭銳問道:“子房支援我嗎?”
張良笑道:“作為殿下的臣子,從身份上來講,自然不能支援殿下去戰場,殿下也明白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一旦去戰場出了差池,那就悔之晚矣。但是若從戰略上講,如今的大夏兩面受敵,趙、齊、元三國攻打大夏,大夏也十幾年休養生息沒有兵戈,所以百官和百姓都心裡發慌,都不知道能不能抵擋三國的進攻。”
蕭銳認可的點點頭。
當元軍借道進犯大夏,雖然被冠軍侯阻攔了陰謀,但訊息傳回京都,養心殿的幾位都督和內閣大學士,面色都很凝重。
連高官都擔心,更何況是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