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絲毫沒有擔心這兩兄妹跟自己搶魚,且不說雙方的關係,就論東岸這麼大一片的區域,他一個人根本釣不完,況且,拉赫曼跟蒂法來參賽也就是是圖一樂,根本不在乎那點兒獎金跟積分。
於是。
蒂法在王奎的邀請下,也選擇在距離他20米的位置,停了下來。
接下來,就是調餌料。
“釣小魚要想快,光有餌料還不行,還需要提前撒料,讓魚群聚集過來,專業術語叫打窩料,各類頂級釣手基本都有自己的窩料配方,針對不同的魚群,配不同的料;北美水域盛產有幾種鯰魚、鼓眼魚和亞口魚,還有鯉魚和歐洲顎針魚。”
“當然,自從亞洲鯉魚氾濫後,目前水域內最多的還是它們,所以,針對這種繁殖性快的魚類,我們採用高蛋白餌料來打窩!”
說完,王奎便從桶狀裝備包中,拿出大大小小的各種瓶瓶罐罐,有魚餌,有白色的,也有黃色的,還有……好像是酒?
【666,老奎這時候還有興致喝酒?】
【可能喝兩口高興了能提升操作水平!】
……
但令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白酒是給魚喝的!
“沒錯,這酒就是給魚用的!鯉魚本屬於亞洲特產,所以國外對鯉魚的習性瞭解不高,但在國內,鯉魚多到可怕,基本上玩垂釣的都釣過鯉魚,長期摸索下來,老釣手多會選擇糟食,面餌或者活餌來做餌料。”
“所謂糟食,就是用酒糟或者粗劣的食品醃製的,香酸味比較純正,特別勾魚,我們這裡用麴酒代替。”
眾人想不到釣個魚,說道竟然有這麼多,簡直比之前海釣藍鰭金槍魚複雜不知道多少倍。
而王奎也第一次公開了他的打窩秘方。
沒錯。
白色的是東北大米,黃色的是小米,早已被老奎用文火炒香,然後混合兩種魚餌料各百分之五十,加入100克麴酒和15毫升的花香味小藥及適量蜂蜜,混合均勻,最後呈現的,是類似橡皮泥一樣的質感。
王奎將它團成一團,放在一邊,然後用小盆打了小半盆湖水,準備和餌。
“和餌料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溫水開餌,按餌水比1:0.9混合,這個比例粘性最好,容易定型,還不幹!”
他早就準備了保溫水壺,餌料的混合就很簡單了,就是常用的商品餌,兩種各一半,又新增了一點兒味道更大的老餌料。
餌料是呈粉紅色,放在旁邊醒制。
趁這一會兒功夫,王奎選好位置,坐在釣魚艇邊,開始試杆調漂,調整調目和釣目,也就是調整鉛皮配重的大小和調節水線的長短。
這裡面的技巧同樣很高,根據不同的水流、魚情,調目跟釣目各不相同。
王奎甩了一杆,試探了一下水位,“老話說的好,調幾釣幾,心裡沒底,一般來說,最經典的配置是調四釣二,但我一般比較喜歡重餌,調釣相同,這樣更容易打底,而且這個湖泊跟國內傳統競技臺釣不同,先調一下調五目釣五目,不行我們再改!”
準備完一切,他將醒好的餌料一下下反覆打搓,充分開絲,這樣料泥更緊實,然後團成一團,跟窩料放在身前,就像兩團大肉丸子。
隨後,王奎先扣了一塊兒窩料黏在碳素子線上,隨後盯著前方七米左右的位置,手腕一抖,右手瞬間扣動板機,只聽漁輪“哧哧哧”地轉動,魚線成一道完美的拋物線,“撲通”一聲,精準地落在了七米的位置。
觀眾們這麼一看,這細杆果真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