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的爪子可以自由伸縮,平時不捕獵的時候,爪刃會藏在肉囊裡,印出來的,是標準的梅花印,就像這個,一個大圓上面4個小圓。”
“寮國貓科動物眾多,除了老虎、亞洲金貓等類,就豹亞科指名種來講,有花豹和巽他雲豹兩種,之前我在太子雪山時說過,雪豹排在我心目中陸地肉食猛獸五檔當中的第四。”
“那麼巽他雲豹就是在第五檔,與歐亞猞猁同級,都是30公斤級的存在,只能說勉強威脅人類生命安全,但花豹不同,在我心目中可以排到第三梯隊,與斑鬣狗、美洲獅並列,也是現存第四大貓科動物,成年超大體接近兩米,90公斤級!”
王奎指著地面那個足有成年人大小的貓科印痕。
“這麼大的掌印,肯定是花豹留下的,貓科動物是現今科學家公認進化最完美的陸地狩獵殺手,而花豹的身體結構緊湊,力量感很強,平地爆發跳躍可達10米級,時速80公里,在非洲,甚至有單挑母獅也不虛的記錄。”
光是聽著他的描述,觀眾們腦中就已經形成了畫面與戰力標準。
不得不承認。
這就是專業獵人對野獸的標定劃分,條理非常清晰,懂得利用對比與資料,很直白地就讓大家明白了花豹的實力,比那些只會光說“猛猛猛”的戶外主播強太多了。
“我們得注意南邊的叢林了,這個腳印應該是兩天內留下的,但花豹的發現,也並非全是壞處,它是狩獵中大型動物的,比如野豬、鹿等,那麼很有可能也會獵殺亞洲麒麟。”
食物鏈本身就是一個迴圈,一個圓。
王奎可以利用獵物推斷狩獵者,比如從野兔推斷出狼,自然同樣也可以利用狩獵者推斷獵物活動範圍。
12號彈獵槍在手,他並非沒有與花豹一戰之力。
但他還是謹慎了許多,甚至拿出瞭望遠鏡來觀察。
又走了兩個多小時。
獵人卡豐富的經驗判斷,再一次證明了王奎的結論,他真就發現了蹄類的足印,是留在河岸邊的草地上的。
本來那道蹄印是被一片腐爛的葉子蓋著,但他硬是靠著旁邊凹陷的細節成功發現。
“蹄印是偶蹄型,亞洲麒麟就是偶蹄目,符合標準,但這個蹄子的進深和大小,不太像成年武廣牛留下的,雖然目前人類還沒有它的詳細資料,但基本可以推測。”
“亞洲麒麟的成年體型在1.5米長,100公斤左右,但不排除雌性成年個體較小,98年發現的那隻,重量就只有85公斤左右,我們再跟過去看看吧,多收集一下蹄印間距和糞便!”
地面上的那個蹄印,在軟泥上留下的坑度只有半厘米深,確實不太像是一個超過50公斤級生物踩出來的。
但從形狀來看,兩個半月型的偶蹄印,基本符合亞洲麒麟的蹄印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