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多年就惦記咱們大魏的底盤,一直賊心不死!”
“他們那裡苦寒,幾乎不長莊稼,這是瞧著咱們富庶,打算跑來佔便宜呢。”
“按理說很好認啊,能透過邊關的檢查,會不會是黃毛子同咱們大魏的叛徒生了野種?”
“這也說不準,我聽說細作藏在南邊的山裡,戍邊軍也駐紮在山下呢。咱們最近還是不要進山走動了,萬一遇到可就麻煩了。”
“是啊,我也正想去山裡獵點兒皮毛了,怕是泡湯了。”
眾人嘰嘰喳喳說的熱鬧,自以為得到了第一手資料,都是篤定得意的不成。
結果,縣衙後院裡,真正知道真相的縣令老爺也像熱鍋上的螞蟻,鬧心的不成!
他的面前放了一籃子苞米棒子,金燦燦的顏色,真是誰看了誰高興,但卻紮了縣令老爺的眼!
這是下邊的人送來的,他幾乎是看了第一眼就明白了戍邊軍到泰安的真正用意!
哪裡是抓什麼細作,明明是奔著這苞米來的!
朝廷剋扣戍邊軍的軍糧,做的不算隱秘,百姓不知道,他這個縣令卻是清楚的。
他當然也為戍邊軍委屈,畢竟他的安寧日子,可是戍邊軍堅守邊關得來的。若是邊關失守,他第一個倒黴!
但他只是個小小縣令啊,卑微到回京述職,都沒人知道泰安在哪裡,想幫忙也幫不上。
如今,他正打算把苞米獻到京都,也許層層壓榨功勞之後,落到他頭上剩不下多少,可調回京都或者升上一品官職還是能做到的。
結果,戍邊軍也發現了苞米,甚至這架勢是打算明年大面積種植。
他不知道大將軍如何打算,但他只要上報給朝廷,朝廷一定會想方設法阻止,不想失去一個控制戍邊軍的重要手段……
守在門口的管家,眼見自己老爺拿起苞米又放下,心裡很是奇怪,但也不敢開口問詢。
過了好半晌,縣令老爺才開了口,囑咐道,“把這籃子苞米放去庫房,記得不要同任何人提起。”
“是,老爺。”管家立刻應下,剛要拿著籃子退下,就聽縣令老爺說道,“夫人呢?”
“在給蘭花澆水,因為老爺您喜歡,夫人每日都要去伺弄那幾棵蘭花,旁人都信不過。”管家趁機捧了主母幾句,果然縣令老爺的臉色好了很多。
他擺擺手,示意管家去忙,然後就尋夫人去了……
不說縣令老爺如何思慮,也不說邰家村裡如何忙碌,只說大將軍額外派人回了一趟京都的將軍府,為的不是惦記家裡,而是籌措銀兩。
幾萬斤的苞米種子,肯定是不用高粱交換,因為缺糧是戍邊軍永遠的難題,自己都吃不飽,哪裡有餘糧去交換。
但是用銀子購買,軍中也同樣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