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緣由的。
在修行之人看來,尋常人死之後,神魂便會散去,並不會形成能夠傷人的靈體。
這世間靈屍是人死去之後的產物,可靈屍卻是毫無神智,也就算不上鬼物。
而哪怕是靈屍偶然間開啟了神智,那也是歸為了半人的範疇,與鬼物更算不上。
而修行之人,修成元嬰者,能保自己神魂不滅,甚至結合一下特殊的手段,還能重新奪舍,轉生為人。
但是,哪怕是靈體狀態下,依舊不能算是鬼物一類。
而這鬼物,《凡志錄》上有著清楚的記載。
人之怨念所化,或紅或白,神情猙獰而性殘。
這《凡志錄》乃是志遠真人遊歷世間時所著,這書上所記載,皆是各地的風土人情,與往常一些修煉書籍十分不同。
而這書,張子明當時在蓮花觀修行時,也有幸看過。
當時的張子明並未注意,反倒還覺得有些奇怪。
修行之人不論鬼神,這像是一個約定一般。
而這志遠真人卻煞有介事般的將其寫在自己的遊歷書籍之上,便不由得令人有些疑惑。
自然,志遠真人所記載的事情,也經歷過仙門眾人的激烈討論。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鬼物之說乃是子虛烏有下了定論。
因為承認有鬼物之說,便勢必會有輪迴之說,既有了輪迴,便會有六道。
因此,仙門之人只當鬼物一說,乃是胡謅之言,不過茶餘飯後閒談而已。
人們更多的認定,所謂鬼物,其實質上更可能是某種妖獸所化,或者元嬰之人的裝神弄鬼。
張子明看著那小廟,心中又有些糾結。
剛剛那詭異的場景,與鬼物之說,十分相似。
若鬼物一說真的是妄言的話,那這東西又究竟是何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