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的80後人生> 第六章 成長的煩惱(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成長的煩惱(三)

二年級,二(3)班。我今天遲到了,被罰在教室的後面站著,拿著語文書在讀。

不知道我為什麼一直很害怕回答老師的問題,直到現在在會議上發言就害怕。

佈置的作業總是遺漏和做錯,班主任也是經常和我母親談話,但沒有嚴重到留級的程度。記得班主任最後那次對我說,“你再這樣不完成作業,我就打電話叫你父親過來了。”從那以後,我每天總是完成作業之後才到樓下玩,無論作業多少,我都不落下,當然每次考試測驗成績算不上頂尖,但在中上階段。那時週六補課我也經常去,每次老師抓不夠人數就會找我去湊,可能她摸懂我不知道怎麼拒絕,也可能知道我父親對於我要去學什麼都持贊同意見,也不會因為錢的問題拒絕。

二年級的那年,我父親被單位勒令要求退休了。到了60歲的年齡,無論父親怎樣去寫申請,單位領導都拒絕了,一直做著教練的堂叔因為我三姐的丈夫要做教練,騰出了位置。對此,我的堂叔一直怨恨著我父親,而隔壁的魏叔才40歲出頭,在市區買地起了6層高的自建房。

從那時起,全家四口人就靠著父親每月的退休金和攢下來的儲蓄生活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父親依然過著之前高收入的生活,每天去喝早茶,一個月的生活費和支出高達2000元。我的大姐在我家附近上班,中午會過來吃飯,她也曾和我父親說,“阿峰,這樣花錢是不行的,要為他以後作打算。”可能是大姐經歷過我的外甥因為心臟做手術的原因,懂得錢在艱難的時候要精打細算。母親也在這段富裕的日子裡經常買金買銀,添置了不少首飾,也為他的孃家資助了不少錢,感覺自己吐氣揚眉了。每次孃家親戚過來探望,都是滿載而歸,我家裡有什麼要更換的,也統統讓他們拿回去。

在我三姐夫做教練的時,我父親還打本了幾萬給他買車。不知道什麼原因,最後還是失敗收場。回憶到這裡,是不是給我堂叔做會不會有不同結局,我父親拿著一些乾股,互幫互助會更好。三姐夫是幹部子弟,可能受不了日曬雨淋,吃不了苦。我大姐和二姐經常埋怨父親對三姐好,因為三姐長得漂亮,一直對外稱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對她疼愛有加。但到現在,過得最不好的是三姐,後面會細說。

二年級的期中家長會,班主任號召家長捐款擴建學校,會後,母親和班主任說:“峰父親退休了,沒什麼錢,捐100好了。”這話母親也和我說了,那時我似乎懂了,是不是我的生活要改變了。直到一天,家裡的三輛教練車變賣了,被拉走,我知道我的家道開始中落。

但是不妨礙我母親經常回孃家玩,有時不帶上我。父親是一個大男人主義的人,在我母親回孃家期間,衣服也不洗。

曾記得那天母親回孃家了,父親也沒有摩托車,退休後就走路。那時手工課盛行,帶著我步行到新華書店買了那種摳下來摺疊的紙皮就做出坦克飛機模樣的手工,買了我自己喜歡吃的大包,裡面有雞翅火腿腸和雞蛋,牽著父親粗糙的手。

看著父親臉上的皺紋,用染髮劑染黑的稀疏頭髮,我看到了歲月的痕跡。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堅定地要生一個男兒子,為了不讓別人看扁還是為了傳宗接代的傳承,頂住了多大的壓力與背後的非議,就為了一個男丁。

我看了我自己的兒子,很巧,和我父親是同一個生肖。回想起我經常埋怨父親的不是,覺得是天道輪迴嗎?讓我在自己兒子面前表現得會比我父親出色嗎?做得更好嗎?

但事實,卻是我比我父親在擔任“父親”這個角色更加糟糕。

給我買東西的父親總會被售貨員認為,這是我的爺爺。父親總會自豪地說:“這是我兒子!”儘管世俗的眼光多麼異樣,但他也不會介懷,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最期待的吧。

我聽到這些話後,那時我總會不舒服。我沒有父親那樣能夠承受別人異樣眼光的壓力,想躲閃想逃避。

我以前在院子裡玩耍的時候會讓我父親給我買汽水解渴,隨著我的懂事與介懷,在街上見到我父親,他不叫住我,我就不會叫他,或許這是不孝子的行為吧,因為我害怕被突然經過的同學看到,又在班級裡竊竊私語,指指點點。

子不嫌母醜,子不嫌父老。這兩句話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的愚昧無知。我的父親大概也知道我在街上的避嫌吧,但他從來沒有和我說些什麼。從他的眼中,看到了他對我溺愛與愧疚。

在每個人的心中,父愛被賦予了不同的定義:包容、深沉、含蓄、嚴肅、擔當、默默付出……而我那時,很害怕文章寫什麼你熟悉的人,很害怕寫關於父親的作文。

每個人出生都是一張毫無汙染的白紙;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行走的過程中無意中在這張白紙上畫上了,一點童真,一點任性,一點驚喜,一點浪漫,一點意外,一點刺激,一點懊悔,一點慘痛,一點寂寞,一點傷感,一點回憶,一點相思。太多的一點一點,已經覆蓋了這張白紙,最終總要畫上一個句號來了結。 ​

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小時候經常聽到的教育理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事實是孩子的出身已經讓起跑線不同,有的人生在助跑線,有的人生在起跑線,有的人生在了終點,還有的人生在百分之九十的人永遠無法企及的地方!

如果我們真的去糾結這些,那隻會讓大多數活的很痛苦,因為出身、家庭、父母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既然如此,我們每個人就應該在自己的起點上更加努力,“笨鳥先飛”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本身起點就不同,那就努力的奔跑,努力的奔跑,去追趕前面的那些腳步。當然我們也不能奢望去追求一個今生再怎麼努力都無法企及的夢想和人,因為那會讓人生活在痛苦當中。

假如你永遠不可能爬上喜馬拉雅山,但你卻把這樣一件事情總是放在心裡,只會讓你的人生增加痛苦或不開心。所以說“人比人氣死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對比可以讓人找出差距、可以給人壓力、可以使人進步,但攀比卻是一種心病,一種負擔,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你沒法去攀比別人的父母,高官厚祿沒法去攀比,富可敵國的商業帝國,你更沒法去攀比。因為那一切也是他們的父母用辛勤的努力換來的!

每個人都是空白來到這個世界上,正因為他所接觸的環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家境不同,接受了不同的教育,親戚朋友不同,接觸不同的人群和資訊。而這些不同,有些是沒有辦法去攀比的,有些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後天努力得來的。

比如說有人經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農村,走向了城市,有很多人走向北上廣拼搏,拼搏出一份天地。而他們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所以說,努力是每個人必須要做的!

不管起點如何,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速度將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遠,不到終點誰都不敢妄論終點如何,唯有努力拼搏才是改變命運的方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