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學院又進行了一次新生招生,時下,整個學院的學生人數已經有了六千人。
若是換做三四年前,所有人都很難想象六千人的學校是個什麼樣子。可現在,絲毫沒有讓百姓震撼,反倒是不少人覺得長安學院招收的人實在太少了,自家的娃娃還沒能進入學校讀書呢!
學生多了,老師們自然忙得厲害,尤其是在半年前升任常務副山長並且分管教學的馬周,平日裡不僅要追蹤教學落實,還要時不時前往天牢和唐河上碰頭討論新的教學知識。
至於崔珏這個山長......
他已經不在學院裡面了,而是忙碌著長安城的東南和西南兩角忙著兩座新學校的建設。兩座新學校的規模一點也不比現在的長安學院小。
由於學校還沒建設完畢,幾乎沒人知道這兩所學校建設好之後會不會和長安學院一樣。
反正,咱們只曉得以後會有更多的娃娃可以讀書。
杜荷所負責的實訓專案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據說就差一步就能完成動力轉換的問題,至於這一步完成之後,將東西安裝在哪裡,實訓小組的同學們都沒有頭緒。這讓娃娃們多次向自己父親提出,能不能說點好話,讓陛下把山長放出來?
火藥監的兩個頭頭簡直有些不務正業,新式火藥的研發早已停止了。自打發電機弄出來之後,李德謇和李德獎就像陷入了魔怔一般,想著能不能透過電讓機器自己轉起來。
可由於一時間沒有找到竅門,兩人的新專案也陷入了瓶頸足足半年之久。
他們倒是想去天牢找找唐老四,可想來想去又最終沒有邁出前去天牢的腳步。
理由很簡單,什麼都依靠唐老四,咱們除了當工具人,還有什麼作用?
經過一輪春夏秋冬,魏叔玉的嫁接樹苗從枯枝長出了綠牙,從綠牙變成了綠樹,然後枯黃,最後落下葉子又變回了枯枝。
魏叔玉把這些都記載上了專門的小冊子上,冊子上有著兩個醒目的紅字——“存活”。
他無比期待,這些存活下去的嫁接樹苗能在某一天在冊子上寫出兩個字——“結果”。
不僅僅長安城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就是整個大唐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首先要說的是各級衙門,第二屆科舉選拔出來計程車子如同一股清流,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凡為官一縣的,紛紛受到了百姓們的好評。但凡在州府做官的,紛紛受到了上官的肯定。而那些在部堂做官的,也無外乎都發揮著很好的作用。
攫欝攫。這些反饋,無疑都進入了皇帝的耳朵裡。
李二陛下情不自禁想開第三屆科舉,可這樣的設想剛剛提出,就被長孫無忌、唐儉、戴胄、魏徵、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還有蕭瑀全票否決。
否決的理由很簡單,才開了科舉,立馬開第二科時機未到。
“可到底什麼時候才是時機?”
李二陛下情不自禁問了出來。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擲地有聲地給出一個答案來。
這讓皇帝有些鬱郁,難道,朕在這件事兒上就只能依靠他麼?
巘戅追文g戅。......
和皇帝同樣鬱悶的,還有一個人,他是道建司唯一一個正五品少監——許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