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小唐!哎呀果然是你啊!”
陳文和唐瑾在候機廳,忽然聽見有人喊唐瑾。
扭頭望去,兩個中年男人來到唐瑾和陳文身邊。
來者是唐瑾的熟人。
唐瑾站起身,施禮打招呼:“張副臺長好!沈導好!”
陳文不認識這倆人是誰,但看唐瑾的架勢,他不得不跟著站起身向兩人打招呼。
張副臺長和沈導演也向陳文問好。
張副臺長說道:“這位就是《走進新時代》的作者陳文先生吧!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終於見到真人了!”
沈導演說道:“陳文先生如此年輕,就能寫出如此優秀的主旋律歌曲,讓我佩服啊!”
陳文連忙謙虛說道:“不敢當!我自己只是個初出茅廬的自由音樂人,今後還要多向兩位前輩學習。”
四人落座,聊了一會,陳文了解到這次參加會議的一些內幕。
1992年1月份,偉大老人到南方走了一圈,帶來了很好的影響力,全國各地各單位都在為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鼓掌歡呼。
再過不到兩個月就是七一了,各地的媒體單位紛紛向帝都送上了獻禮作品,這次在帝都舉行的媒體會議就是對參選作品進行交流。
滬市音樂臺呈送到市裡的《走進新時代》獲得廣泛好評,市裡原本是希望歐臺長和陳文去開會,但歐臺長主動把自己的名額讓給唐瑾,他的理由是“小唐與詞曲作者更熟悉”。
滬市電視臺也呈送了一部優秀紀錄片,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滬市取得的巨大成績,沈導演就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
但是實際上,沈導演帶領他的團隊在拍攝過程中,既拍到了成績,也發現了問題,於是他把樣片剪成了兩部紀錄片,呈送的獻禮片是反映成績的,另一部反映問題的紀錄片卻遲遲不敢拿出來播放。
對於另一部反映問題的紀錄片,滬市電視臺內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滬市電視臺很多老成派的意見是等七一之後再播放。
沈導演說,七一之後是十一,可能到時候還是不適合播放。
這次去帝都開會,沈導演想找一下他在央媽的同學,聊一聊第二部紀錄片的事,徵求一下更廣泛的意見。
滬市電視臺的張副臺長是沈導演的直接領導,他很支援沈導演的工作,但是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骨眼上,他也不敢亂做主張,這次去帝都,他也想拜訪一下他在廣電的老同學,聽聽他們的意見。
陳文聽完這些內容,頭都大了。
對於唱讚歌和唱反調的紀錄片,陳文自然是有他心底裡來自21世紀的觀點。但是對眼下這個話題,陳文也無法發表意見。
他既沒有義務和責任去發表意見,也沒有替人請願的意願。
拋開復雜的人事和社會背景關係,如果是唐瑾遇到這樣的難事,陳文肯定會想辦法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