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我的1992> 第115章 廉恥都不要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5章 廉恥都不要了 (1 / 2)

4月8日上午九點,陳文來到了大名鼎鼎的滬交所。

滬市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

陳文重生的1992年,還不到兩歲的滬交所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很多事情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這是那個時期最時髦的一個說法,源起偉大老人的名言。

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在很多領域的實踐就是大家都不知道遊戲規則應該怎樣定,於是裁判員和運動員一邊開著運動會,一邊討論、推出、制訂和修改規則。

眼下,認購證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就是這個時代股市的最特殊代表作。管理機構推出這東西,一方面是嘗試股市交易的優秀管理辦法,另一方面是造福滬市當地人民。

可惜當時的大部分滬市人民不買賬,他們普遍不相信認購證是黃金列車,說它是“騙子證”,原計劃一千萬張認購證,最後只賣出了兩百萬張,這使得搖號的中籤率提高了四倍。在發售截止後,認購證的黑市價一路扶搖直上,最後變成天價。

陳文帶著重生身份,重生這件事本身就是金手指。陳文想盡辦法賺快錢,賣鐵飯碗編制,寫和賣小皇叔,賣書稿,搶在認購證發售最後一天,一共買了1300張。

陳文的最終計劃是在6、7月份,認購證價格接近最高時,出售手裡的存貨,賺取一大筆財富。陳文要想賣掉認購證,必須在黑市進行交易。但是黑市這個東西,太玄妙了。

黑市不是黑色裝修風格的集貿市場,實際上它可以是任何場所,倉庫、寫字樓、賓館、民宅、交通工具、馬路邊、野外。。。凡是正規交易場所以外的交易地點,都可以被統稱為黑市。

通俗地說,只要雙方交易者在非正規渠道進行交易,他們的交易行為就是黑市交易。所以,黑市的關鍵之處不是交易場所,而是參加交易的人。陳文現在欠缺的東西,就是願意與他進行交易的人,也就是買家。

買家是那些願意拿資金買股票、卻沒有購買資格的人。這些人手裡沒有認購證,沒有這個憑證就不能參加搖號,不能參加搖號就不可能中籤,沒有中籤就不能買股票。所以,這些人要想實現買股票賺錢的夢想,就必須從那些有認購證的人手裡買認購證。

陳文手裡有一大批認購證,這東西最終要賣給股民,所以陳文需要近距離接觸一下他們,瞭解一下這個人群。知己知彼,才能順利賺錢。

在買賣認購證這件事上,陳文其實早已搶佔了最有利的戰略制高點,基本上是穩贏不輸的,僅有的懸念是他將贏多少。陳文肯定是希望贏得越多越好,賺得越多越好。

陳文從前世歷史中知道最貴的一筆交易,連號100張認購證最高成交價是50萬塊!陳文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會去狂妄地奢望手裡的13套認購證全都以50萬成交,這不現實。陳文的目標是每套40萬以上成交,心理最佳價格45萬。

1992年的滬交所,交易方式在21世紀的人看來,還是很原始的。

一塊巨大的電子發光管顯示屏樹立在交易所大廳裡,上面顯示著每一支股票的名稱和程式碼,以及用紅色或綠色來顯示其當前價格、當天最高和最低價格。

大螢幕前擺放著很多排長椅,像火車站候車室裡的那種長椅。股民們坐在長椅上,仰著脖子盯著螢幕,根據所見的資料做出判斷,決定自己是否去人工櫃檯購買。

交易最巔峰的年份,連長椅座位都是稀缺資源,大多數股民只能站在大廳裡,見縫插針地尋找落腳處,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大螢幕。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大螢幕的資料其實是有延時的,大概是幾分鐘的滯後。所以,股民看見的某個股票當前價格,其實是幾分鐘前的價格。因為這個時間差而錯過買賣時機,導致被套牢、最終傾家蕩產的例子太多了。

股民盯大螢幕,脖子都酸了,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賣出手裡的股票,或打算買一支股票。這時他們還不能立刻圓夢,因為人工視窗需要排隊。

交易所人聲鼎沸,人頭攢動,人山人海,進行交易的人工視窗裡面坐著交易員,股民需要排隊,逐個到視窗前申請交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