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雲現在上班的地方,僅僅是建築物一層的一半內容是工行網點。楊浦這幢大樓,半棟樓都是工行。
陳文沒著急下車,吩咐司機開車繞著楊浦的工行建築繞了一圈。
開車比走路快多了,沒多久陳文就熟悉了附近的地形。
陳文也搞不清工行這處地方的未來周邊交通,將來的楊浦大橋肯定從附近越過黃浦江,至於引橋從哪裡開始,不曉得了。
未來有三條地鐵和輕軌線會從這一帶經過,但是具體哪個站點落在哪個路口,陳文也不曉得。
不過陳文會猜,他的猜測不是瞎猜,有他的思路。
許美雲即將上班的新地方,連工行在內,幾幢樓要麼是銀行系統的,要麼是證券機構的,再有就是金融系統其他部門的,總之是金融區塊。
這幾棟樓,將來的從業人員至少上千,甚至幾千。如果他們在周邊買房,或者租住,連家屬在內,金融系統有幾千上萬人工作和生活在這裡。
金融系統是國字號的,市政和交通部門也是國字號的,將來規劃地鐵站的時候,有關部門會故意避開這一帶的金融區塊嗎?肯定不會的了!
附近500米內肯定會有地鐵站的!
陳文微微一笑,閉著眼睛買就是了,房子最大的意義是方便許美雲上下班,每天從家裡出來,走幾分鐘就到辦公室,反正將來會漲到10萬一平,隨便買都是大賺!
付清車費,陳文下車,找到了一家二手房中介。
陳文有過多次的租房和買房經驗,已經不是房產的初哥。
進了中介的門,寒暄之後講明需求,陳文在牆上的地圖裡找到許美雲未來上班地點,用手指虛空畫了個圈。
他吩咐道:“你們在這個範圍裡給我找房源。”
中介的人是一個30多歲的女業務,她翻閱了資料後答覆:“登記在案的房源有三套,三居兩一居各一套。”
交了50塊錢的看房定金,女業務領著陳文去看房。
全國的房改大潮現在還沒到來,那是6、7年以後的事情。但是在1992年,滬市和深市的市場化程序已經比較深入,不但有了商品房,連房改都已經試水了兩年多。
女業務領著陳文,就近首先來到了第一套房,三居室。這是一套房改房,以前是一家國營企業職工宿舍樓。
企業拆遷搬去遠郊,職工宿舍樓在一年前完成了房改,而且還沒有“滿五”或“滿十”的再次交易年份限制。
三居室位於一幢板樓內,一個單元每層兩戶人家,總共6層,房子在第4層,面積97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