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我的1992> 第1925章 發國難財起家的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25章 發國難財起家的人 (3 / 3)

陳文看向方書正:“要不,老方你回家陪嫂子小寶?”

方書正笑道:“好啊。”

晚上6點半。

銅鑼灣,避風塘。

風順號船塢餐廳。

王美玲今天沒有手術,正常時間下班。

美麗的女醫生,今天的穿搭與昨天是兩個風格。一身白底黑花的長袖連衣裙,雞心低領,脖子上繫了一條白色絲巾,一頭小波浪捲髮披散在雙肩。

撲面而來的輕熟氣息,與陳文熟悉的蘇淺淺梁冰校花截然不同。

進了包間,王美玲笑著打招呼:“陳先生,唐先生,我沒有再遲到哦!”

唐赫德接話:“就算以後再遲到,你也別自罰一大杯酒了,你酒量不行。”

四人落座。

楊起良悶頭吃,不說話。

今晚不喝酒。

吃著龍蝦石斑,喝著瑤柱粥,上了一天班的王美玲,臉上恢復了紅潤。

女人讚歎:“這處船塢,我最喜歡了,只可惜很快不復存在。”

陳文問:“昨天唐兄也這麼說,卻沒向小弟解釋緣由。”

唐赫德說:“我今天說話太多,累了,美玲你來給陳先生說說吧。”

王美玲輕輕嘆口氣,女醫生給病人解說病情般的性感聲音,講述了海上原住民的辛酸史。

港島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但並非每個人都過上小康生活。

在這個充滿複雜歷史成分的地方,有許多型別的族群,生活水平糟糕的有幾類,包括公屋的難民、九龍城寨的遺民等等,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外來人口和因為戰爭遷徙來港島。

但,條件最差的,反而是港島的一類原住民,也就是海上部族。

自鴉/片戰爭導致港島被英國佔領以來,在維多利亞港生存著幾萬名在海上謀生的人。

他們駕駛小舢板和小駁船,往返於遠洋巨輪、漁輪和碼頭之間,從事貨物的最後一公里轉運和日用品蔬菜販賣。

這些人,吃住在小船上,繁衍後代也在船上。近百年來,幾代人皆是如此,便形成了港島的海上部族。

由於他們在海港的水面謀生,因此不擁有陸上的土地所有權,房地產的紅利與他們毫無關聯。

更悲哀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港府政策的改變,這些海上部族的生存條件不斷地經歷重創。

70年代以來,貨運接駁的時代結束,海上部族進行了一次生存方式轉型,他們在維多利亞港開設船上餐廳,80年代末期生意達到了歷史巔峰。

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被很多港人投訴,其中一項便是指責船上餐廳將汙水和垃圾排入海港的海水裡。

此時的港府,不是人民的港府,而是英國的港督掌權,處理辦法簡單粗暴,不是想辦法接通排汙管道,而是禁止了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