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我的1992> 第1914章 忘情水,誰人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14章 忘情水,誰人知 (2 / 3)

米歇萬搖頭嘆氣,介紹一番。

飛碟如今的日子,可說是活不下去了。

說起飛碟唱片,絕對是華語樂壇的一個小奇蹟。

飛碟的創始人三巨頭,灣灣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吳楚楚、知名的音樂製作人彭國華、詞曲作家陳大力,全都曾經是滾石大將。

1982年,三人與滾石段氏兄弟理念不合,同時從滾石辭職,次年建立飛碟唱片。這三人還從滾石帶走了一批音樂製作人,比如陳秀男。

熟悉小虎隊歌曲的歌迷,一定有印象,蘇有朋他們的許多歌曲都是陳大力和陳秀男編曲填詞。

飛碟的音樂創作團隊,還邀請了陳樂融、陳志遠、李子恆,超強的團隊創作了大量經典曲目。

80年代的飛碟唱片火爆異常,旗下藝人個個響噹噹,王傑、小虎隊、張雨生、鄭智化、溫兆倫、郭富城、葉倩文、蔡琴、姜育恆、王韻蟬、蘇芮、紅孩兒等等。

從83到90年,華語樂壇三大唱片公司是飛碟、滾石、寶麗金。好幾年的年度評選,冠軍都是飛碟歌手,他們的獲獎專輯銷量能把第二名甩開一大截。

如日中天的飛碟,卻沒能繼續經營好,他們在很短的時間裡走向覆滅。

從1992年開始,華納唱片不斷買下飛碟股份,成為了持股一半的大股東。華納的態度並不是想把飛碟做大做強,而是搶奪飛碟的資源,設定各種枷鎖,等於是替華納掃除一大障礙,進而取代飛碟,形成華納、滾石和寶麗金的華語樂壇三巨頭新格局。

事實上,華納唱片已經做到了一大半。

華納唱片是華納集團的子公司,與陳文的生意夥伴托馬斯華納的華納影業和洛杉磯電視臺(美國廣播公司NBC)是並列的機構。

1993年1月,在大股東華納唱片的干預下,飛碟停掉了黑膠業務,大力開展現場版歌帶的錄製。製作週期和成本確實降下來了,但損失的是高品質音樂。

除了技術層面的限制,這家美國企業還對飛碟進行了人員上的各種打壓。米歇萬沒有細說這一塊,但陳文能大約想到。

1993年初,劉德樺簽約飛碟唱片,簽了兩年。

雙方各有所圖。

江河日下的飛碟,圖的是劉德樺的自帶流量。

對於是否錄黑膠,劉德樺一點也不看重,錄黑膠多累人啊,演唱會現場錄完歌直接灌製磁帶多省事啊,劉德樺一年要拍十幾部電影、參加兩百場演唱會,比楊玉瑩還要忙。

而且飛碟給劉德樺的分成比例高,三七開。飛碟三,劉德樺七。

真要是滾石那種做事一板一眼的企業,必將佔用劉德樺大量的時間。

兩方的蜜月,渡過了整整一年,原本繼續互相開心,但今年遇到麻煩了。

飛碟的創作團隊,跳槽了!

不跳不行啊。

飛碟過去一年不錄黑膠,派幾個錄音師到歌星演唱會現場,拿麥克風錄下複製,送到工廠生產磁帶,壓根就不再需要這些詞曲創作者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