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婚外情的陳小薇雖然在生活上很渣,但這女人也是學霸,國內本科畢業,考到了匹茲堡大學全額獎學金。
聚會的10個人,最差也是半額獎學金。
他們身上體現出遠超前一個五年的華夏留學生的學術能力,他們在美國各大學的學習成績和效果更優秀,很多人在畢業後直接被美國500強企業錄取,並且順利地憑藉一己之力拿到綠卡。
第二類人當中,也有混得不行的,比如美軍吉布提基地的呂國英,1987年入學斯坦福大學,如今為了一張綠卡,替老美當兵打仗。
以綠卡來做衡量,顯然張朝洋和正在斯坦福讀大學的李彥紅屬於混得不行的。
第三個群體,就是年赴美的留學生。
拿時間線來覆蓋,陳文自己就屬於這一類,也就是1990年以後出國留學的自費生。
這部分留學生當中,拿到全額獎學金的人也有,比如張婉婷和謝家姐妹;沒拿到獎學金的人更多,比如陳文自己,還有周通、嶽冬麥。
由於1990年以來出國留學的學生數量更為龐大,使得獲得獎學金的學生比例顯得遠遠小於鄧歡他們那一代。
這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時代現象,很多都是不好的情況。
留學生多了,不光是群體素質良莠不齊,大家扎堆擁擠到歐美幾個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導致留學生打工壓力也翻倍增加,於是滋生出各種各樣的亂象。
想想張婉婷公寓那個207寢室女孩就懂了。
再加上前幾年一些思想不健康的老留學生故意帶偏,使得90年代初期很多新留學生的成長軌跡很歪。
除了以上三類,從1992年以來,出現了第四類留學生。
小留學生。
來自華夏的非富即貴家庭的小孩。
真的很小。
大多數是中學生,少部分居然是小學生。
他們的家長花費巨資,將小孩送到歐美國家來讀書,其中以美國居多。
這幫小留學生的家庭,視資產情況高下,在美國的生活情況也各不相同。
巨有錢的一撥人,直接把小孩的媽媽辦了移民,拿到了綠卡,媽媽陪小孩住在美國。長島這邊就有不少這種情況例子。
像這種情況的,那都已經不能叫留學了,叫做家長移民、小孩在當地就學。
聊起這個情況,鄧歡他們這些留學生一個勁感嘆那些華夏富貴人家的小孩真幸福,啥努力也不用花,家裡砸錢給弄到美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