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狙擊手,常規情況是步炮協同,吃了虧的步兵立刻呼叫炮火支援。沒有中程炮火的,也會使用短程炮火。
沒有短程的,則使用近距離的戰防炮、重機槍、槍榴彈,甚至步兵一窩蜂地從幾個方向衝鋒,拿手榴彈去砸也要砸死對方一個狙擊手!
衣索比亞國防軍跟厄解打的時候,厄解那邊有幾個年份得到了英國空軍的支援。那個時候衣索比亞的狙擊手倒了血黴,厄解剛被狙擊手打死幾個不值錢的步兵,立刻空地協同,呼叫了停靠在紅海的英國航母。
英國人派出了戰鬥機,十幾分鍾內抵達了戰場。地面上的厄解武裝人員用彩色煙霧彈做指引,英國人的飛機用空中火力打得衣索比亞狙擊手連屍體都被炸碎。
埃裡克拿著狙擊槍只上過一次戰場,見識到狙擊手在戰場上的悲慘下場,便再也不使用狙擊鏡了。
除了容易招致密集火力報復,狙擊槍還有一個很致命的短板。它的長處是中遠距離精確打擊,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長處必然有短板。
狙擊槍的短板就是射速太慢,瞄準時間太長,受干擾太嚴重。
槍身越長的步槍,瞄準基線越長,射擊精度越高,所以狙擊手選擇狙擊槍普遍是半自動步槍。
另一種武器,自動步槍主要是打近戰,追求射速和靈活,槍管普遍很短,彈容量多半很大。
埃裡克還舉了個例子,AK自動步槍的標準彈匣是30發子彈的容量,擴充套件版的彈匣有兩種,一種是60發,另一種恐怖了,90發!
半自動步槍沒有連續射擊,扣一下扳機,打一發子彈。彈容量也不會很大,以雷明頓700型步槍為例,彈匣只有5發。
為什麼不使用大容量彈匣,比如30發的?
大彈匣,它長啊,狙擊手臥倒射擊時,長彈匣的底部杵在地面,會導致狙擊手的臥姿太高,變成敵人的靶子。
埃裡克告訴陳文,在戰場上,狙擊手從來就不是一個專門用來滅殺對方步兵的兵種,他的使命是狙殺敵人的高階目標,乃至戰略級目標。
所以在埃裡克的觀念裡,一場戰鬥中,狙擊手往往只有一次開槍機會,也可以理解為只需要開一次槍,打掉了對方最重要的目標,狙擊手就可以隱蔽或者撤退了,剩下的事情交給普通步兵。
今天凌晨沙特小漁村的那場夜間阻擊戰,狙擊手基本上沒有什麼作為,一是天太黑,二是打巷戰,三是雙方人員距離太近,幾乎都快打成肉搏戰了。再加上對方輕敵,沒有使用更復雜的武器配置和戰術方案。
陳文問了一個問題:“狙擊手如果使用自動武器+狙擊鏡,採用連續射擊的方式,在充分隱蔽的情況下,是否可以達到火力壓制的效果?”
埃裡克笑著解釋:“這是很難實現的,狙擊手的火力壓制,不是這樣理解的。”
影視劇裡經常有這樣的鏡頭:狙擊手開完一槍,畫面鏡頭以狙擊鏡的視角,看見子彈洞穿對方的腦袋,那爽感,炸裂了。
但是在實戰中,狙擊手每開一槍,槍口必然會有跳動。
狙擊手的瞄準基線是被狙擊鏡給放大了,槍口的跳動,一定會導致射界的嚴重偏離,必須重新進行瞄準,才能夠找回方才的目標。
這個找回過程,需要因人而異。普通狙擊手,可能需要幾秒到十幾秒才能夠調整回方才的初始位置。基本功高超的狙擊手,也需要兩、三秒。
重新瞄準之後,必須再次捕捉目標,測算風速,從第一槍到再打第二槍,那真是,且等了!
埃裡克說了個實戰的資料分析。
當狙擊手面對一個班的敵人,也就是9名普通步兵,距離200米,基本上狙擊手很難生還。
狙擊手只有第一槍的機會是佔盡優勢,隨後,8名步兵將以扇形包抄,他們會採用交替火力掩護的方式,跑出規避彈道的路線,迅速接近狙擊手的藏身位置。
200米距離,30秒的包抄時間。
過程中,狙擊手有機會再打兩槍,也許可以命中一名敵人。
剩下的7個敵人步兵,將在30米範圍內形成有效的包圍,用自動武器壓制並且虐殺狙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