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拍賣師宣讀內容,陳文已經認出了拍品是什麼。儘管他對文物的認識不是很豐富,但這件物品他太熟悉了——尺子。
鐵路后街的房子裡,在陳文爸媽的臥室擺放著一臺梅花牌的縫紉機,那是陳媽媽以前給陳爸爸和陳文做衣服時用的工具,還是陳媽媽當年的嫁妝!
陳媽媽的縫紉工具包裡,有一支竹製的尺子,長度一市尺。陳文從小玩慣了那把尺,其造型跟眼前拍賣師手裡的那支尺子是一樣的,華夏傳統風格,這點絕對錯不了!
不同之處是拍賣師手裡的古董尺子,它是金燦燦的。
這時,拍賣師又開啟了第二個長條盒子,取出了第二根尺子。
包括陳文在內的所有人,都能夠看出,第二根尺子的色澤有些發暗,與第一根尺子的樣貌差了一截,不是金黃的,而是深黃當中帶著暗紅。
陳文明白了,銅的,氧化了。
拍賣師讀完了資料,朗聲說道:“這兩件拍品來自華夏,證書上說,它們是計量長度的工具,尺子。我右手的這件,它的內胎是白銀,外面包了一層薄金,製作於距今1200年前。我左手的這件,也是華夏古代的尺子,全銅製造,距今500年。兩支尺子為同一組拍品,起拍價5萬美刀。”
師專沒有歷史課,陳文上過初中歷史課,知道1200年前是唐代,500年前是明代。
拍賣會在私人豪宅裡舉行,沒有蘇富比那麼多的專用椅子,除了少數人落座,大半與會者都是站著參加活動。
陳文和唐瑾就是站著的,在他倆的身前,站著傑西卡和蒙蒂。
傑西卡對蒙蒂說道:“我祖母的日記裡提到過,她小時候有一件玩具是華夏古代的尺子。噢,親愛的,你能拍下它們送給我嗎?”
蒙蒂顯然不想拿幾萬美刀買東西送給傑西卡,他敷衍著說道:“算了,古代的計量工具一點也不有趣。你祖母的生活不是你的生活。親愛的,你應該把眼光向前看,屬於你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陳文在身後聽著這倆人的對話,心裡直樂。
傑西卡和蒙蒂之間到底是真愛還是臨時床友,這事陳文一點也不在意,他聽出了關鍵資訊,蒙蒂對這兩支唐代和明代的古尺沒有興趣,陳文不擔心香奈兒公子跟他哄抬價格。
兩支古尺的拍賣開始。
與之前拍品的競拍節奏差不多,有幾人出價,但競爭不激烈,最終陳文以8萬美刀的價格拍下了兩支古尺。
貴嗎?貴。摺合40多萬華夏幣,而且是1992年的40多萬,能買帝都二環一套破爛四合院。
再問一下,
貴嗎?不貴!因為陳文喜歡這兩件古物,他出得起價錢,花一點小錢買來他的愉快,這比什麼都重要。
陳文用信用卡支付了8萬美刀交易費和400美刀公證費,公證公司的人為兩支古尺出局了拍賣的證明。在陳文的要求下,公證書上寫下了唐瑾的名字。
為什麼?報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