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的品味高低,不重要。讓自己喜歡的女孩子找到一份合適她做的事業,才是陳文開心的事情。
歐可嵐小聲說道:“我其實挺喜歡給小孩子教課,就像現在這個樣子。”
陳文差點吐血,他腦子裡一大堆的前世賺錢公司的記憶,沒想到歐可嵐的愛好居然如此小家子氣,他咳嗽幾下說道:“你是說你喜歡做家教?”
歐可嵐趕忙搖頭:“不是的不是的!我是很想當老師,我想讀師範,但為了去美國找爸爸,我報考了外國語大學英語系。”
陳文說:“原來你的理想是考師範大學啊。這說起來咱倆還是半個同行,我讀的就是師專。”
歐可嵐也笑了:“好像是可以這樣講啊!”
陳文問道:“想做老師,這事不難啊,你畢業後爭取留校就好了。”
歐可嵐表情為難:“很難的,真的,以我的情況,很難的。”
陳文昨晚跟外國語大學的女教授瘋了一通宵,在他看來,孟老師也不是高不可攀。他問道:“有多難,說給我聽聽可以嗎?”
歐可嵐講述了她們外國語大學的招聘要求,陳文立刻明白了,歐可嵐很難。
1992年滬外的入職條件,在全市高校圈是比較嚴苛的,某些程度和條件上,比復旦這種華夏前十的名校還要苛刻。
在滬外,本校學生留校工作的基本門檻是本科,但是本科生只能當輔導員或者文職,不能上講臺,也沒有正式編制。
獲得正式編制的基本門檻是碩士研究生,但是這僅僅是門檻,本校碩士生留校的比例很低,即使衝過獨木橋,入職後只能做助講。
為什麼滬外的本校碩士生留校的比例很低?這就跟外國語大學這個獨特的學術環境有關了。
復旦、交大這種綜合、理工名校,本校的優秀研究生留校任教、搞科研的大有人在,但是滬外不是這種行情。
外國語大學很講究避免“學術近親繁殖”,主張儘量招聘有海外留學經驗的畢業生。而且在滬外內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滬外的本科生如果去國外留過學,再回來,會很容易入職上講臺。
像孟想那種情況的老師,就很符合滬外的這條校文化傳統。
歐可嵐要想留滬外,而且是上講臺,那麼她有兩種可靠的路徑。一是去英語國家留學,而且留學的大學儘量是英美名校;二是在滬外讀博士。
作為滬外第一大系的英語系,其競爭壓力是極其大的。歐可嵐的學
習成績僅僅是中等,不可能爭得過同屆的那些英語天才們。
陳文,以及孟老師的那個初戀李念,他倆在法語學習上有多麼天才,那麼同理可導,戶外英語系也有什麼樣的英語天才存在著,幾個月背完英漢詞典那是大有人在。
從滬外畢業,去其它大學當英語老師?這事是可以的,但是入職門框與滬外一樣,碩士研究生或者留學生優先。
如果非得以本科畢業的情況當老師,上講臺,不是不可以,但只能去更低更小的平臺環境,比如專科院校或者職校。
中小學那就別去想了,那是師範大學畢業生的對口單位。堂堂的外國語大學畢業生還真不一定能進滬市的中小學當老師。
歐可嵐告訴陳文,這些天她做家教可開心了,既圓了當老師的夢,還可以賺錢還陳文和蘇淺淺的債,她以前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開心。
陳文問:“你認識孟想老帥嗎?”
歐可嵐說:“當然認識啊,她是我們大學法語系最受學生們歡迎的老師,課教得好,人長得也漂亮,剛到30歲的時候就是正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