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鎮上住,很少回村,這些年你都在外面上學,當然不會知道。他在哪?我去瞧瞧,如果真是他,咱們得好好招待一下,你二叔公可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好,反正你倆也沒事,帶我媽來仁德醫院,剛好也給你們檢查一下,院長是我哥們。”
“兒子,可別胡吹,仁德醫院那可不一般,聽說院長牛得不行,那些大人物,都得看他的臉色說話。”
“兒子哪能瞎吹,現在就坐在王哥的辦公桌前和你說話呢。你來了,腰桿硬點,直接要保安把你倆帶到院長室。就說王韻是你侄子,沒人敢不帶。”
晏曉凱掛了手機,對著王韻拱拱手,“王哥,千萬別生氣,我這是哄老兩口高興呢。”
王韻笑了,“你還算不錯,沒把我說成是你的侄子。放心,你爹孃來,哥哥保證把面子給你撐足嘍。”
“怎麼?當侄子你好像還不願意,凱子可是我兄弟,只要他需要,讓你叫叔,立馬得叫。”
“是是是,師叔說的對,只要凱叔需要,要我當孫子都問題。”
王韻怎麼可能不知道,師叔是給兄弟撐大面子。
晏曉凱的情況,趙武早調查得一清二楚。
他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沒根沒萍。老兩口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學成後,不肯向人低頭,一直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遇到師叔,才華得以展示,到了如今是師叔左膀右臂的角色。
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只要孩子平平安安,生活有保障,別的不會去奢求。
晏曉凱在父母跟前說大話,並不是得志便張揚,只是要老人家有這樣,本事很大的兒子而高興。
王韻當然得去配合,再說晏曉凱也值得他這樣做。
因為晏曉凱數次出手,他起的作用,隱針門門徒沒人能替代。
晏陽秋,不到六十歲,常年在田間勞作,看起來有七十歲的樣子,他讀過幾年書,深知文化的重要性。
村子裡很多人家,在孩子完成義務教育後,便讓他們輟學,回家幹活。
晏陽秋沒那個想法,晏曉凱看到很多離校的同學,混得都很不錯,也想輟學出去闖蕩一番,結果被幾棍打回了學校。
老兩口抱著閒逛的心態,溜溜達達的來到仁德。
剛走進大門,有個保安上前,“請問,您二位是晏先生的父母嗎?”
晏陽秋瞧瞧身邊驚訝著的老伴,有點緊張,“是的,我是小凱的爹孃。”
“真的是你們二老呀,王院長本來要親自來接,病房有事,脫不開身,我領你們過去。”
保安很熱情。
熱情得讓兩位沒見過世面的老人,更加緊張。
保安可沒注意到,只是殷切的領著他們往大樓走去。
王韻本來要親自下去接,晏曉凱沒同意,他怕嚇著爹孃。
保安用對講機喊話,說老人已經接到,晏曉凱急忙起身,想出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