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止投資完成了對華納兄弟影業的收購,這訊息傳回國內,立刻引起軒然大波。
之前收購嘗試被曝光,星條國一片反對之聲時,大華國內的網民普遍對這樁收購既期待,又不太看好,覺得時代華納會迫於壓力,終止這樁收購。
這些年來,大華國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反攻倒算,展開了對星條國企業的收購。
涉及到計算機,硬體製造,汽車,大型機械,零部件等領域。
收購金額達到幾十億美元級別的,也不是沒有。
最開始完成的幾次收購,自然讓網民們揚眉吐氣,一腔自豪。
但漸漸的就成為了習慣。
早期完成收購的一些案例,現在被拿出來討論,網民們也會覺得“價格太高”“被坑了”“沒收購到核心技術”等,加以檢討和批評。
所以現在涉及到跨國收購的案例,網民們都會比較謹慎。
畢竟,大家都是高貴的精神股東,在指點江山。
“自己的”公司要大手筆花錢,必須得大聲喊“謹慎,謹慎!”。
不喊出聲來,怎麼證明自己“精神股東”的身份?
所以這次柔止投資對華納影業進行收購的時候,網民們也是各種出謀劃策,各種舉出正反兩反面,收購有哪些好處、哪些壞處,收購價格不能高於多少,高出就是虧本……
當時杜採歌在星條國忙得不可開交,偶爾有空上網看看網友們的評論,總是能看得哈哈大笑。
那是他生活中為數不多的調劑了。
“我們國內的網民們說,收購價格如果高於15億美元,就是虧本。”杜採歌把一些言論告訴顏穎臻。
“呵呵,還有網民說發明了永動機呢,質問為什麼別人不來買他畢生心血的成果。你會買嗎?”
“我又不是傻嗶。”
“有網民建議,應該廢除華語漢字,大家全部學習英語,加速融入國際大家庭,你認同麼?”
“……我又不是傻嗶。”
“我也不是,所以幹嘛要聽那些呢。”
杜採歌就不和她爭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