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男孩》的評價,仍然以好評居多。
在電影時光網上的打分也一直居高不下。
口碑和銷量異常堅挺。
“我以前一直覺得,幾塊錢一部的電影,肯定是粗製濫造的。不過也無所謂,反正便宜,隨便消磨時間吧。但是《老男孩》真的不一樣。這是一部用心拍的電影。不管是劇本,構圖,攝影,剪輯,音樂,都是下了功夫的。特效雖然不多,但是恰到好處。”
“2009年第一部優質電影。雖然它的篇幅很短,雖然它只是網路電影。但是好看的東西,就是好看。最近一兩年國內的電影市場,總是在給人喂shi。要麼是吃巧克力味的shi,要麼是吃shi味的巧克力,都已經麻木了。但是《老男孩》真的不一樣。在我心目中,它當得起‘優秀’二字。”
“我覺得吧,《老男孩》的故事很簡單,但是該有的跌宕起伏都有,該有的轉折也有,然後煽情的,搞笑的,文青的,都在這裡面。粗一聽,像是煮了一鍋大雜燴。但其實不是大雜燴。精準的火候把握,恰到好處的時間新增各種食材和調味品,海明威的巧手,做出了一碗高質量的佛跳牆。”
“我就不明白,拍電影真的不難,講故事真的不難,可為什麼很多導演就是不會把這簡單的事情做好?看看《老男孩》吧。沒有任何複雜的東西,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但它就是能打動人。”
“我是高中生,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拍給大叔大嬸看的,年輕人get不到。但我很喜歡看啊,我班上的同學也有不少喜歡看。這電影又不難懂,很簡單的故事,為什麼要搞鄙視鏈呢,說什麼年輕人看不懂?這是講夢想,講友情的故事,年輕人就沒夢想?年輕人就沒友情了?”
除了稱讚以外,觀眾們也開始深入地討論影片中的細節。
正如杜採歌所料,電影裡幾乎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道具,甚至每一幀都會被細節控觀眾拿出來分析。
比如,觀眾們會分析林河與陳子椴對話時的各種表情變化,語氣變化,來揣測他的心理。
會根據一幕場景裡的道具擺放,來猜測導演是不是在暗示什麼。
有人發現了,電影裡陳小椴出場的鏡頭中,有兩個鏡頭是在看書的。
有一次她手裡的書是《全職高手》,還有一次她手裡的書是一本全英文的書,網友將那一幀畫面放大,看到了書名:《A Song of Ice and Fire》。
翻譯過來就是,一首冰與火的歌。
或者簡單點,冰與火的歌。
網友們調查了星條國和威塞克斯那邊的圖書市場,發現市面上並沒有一本這樣的書。
難道這是在預示,海明威的下一本書將是《冰與火的歌》?
還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那本書的封面上有巨龍,有美人,有騎士。
所以這將是一本西方奇幻?龍與魔法?
有網友觀察到了一個細節。電影裡,有一幕給到了林河的書房,桌上散放著幾張唱片。
其中有段曉晨的《新歌加精選》,有餘魚的《一直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