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以他過去的成績,投資他的電影就相當於撿錢,大家當然都想分一杯羹。
雖然逐夢互娛的投資比例是最高的,但並不能忽略其餘幾家公司的意見!
那麼這件事,會是怎樣一種發展趨勢呢。
杜採歌在地球上,也見識過不少電影圈裡的事情。
這件事很可能會這樣發展:他打電話告訴逐夢互娛的高層,和九天傳媒、大華紫天的領導層,告訴他們,自己對於舒宜歡的導演的一些擔憂。
那麼這幾家公司會派人和舒宜歡溝通,然後派出監製來監督影片的拍攝。
而不會馬上就換導演。這是不現實的。
就算更換導演,也不見得會選擇他杜採歌,反而更可能會選擇一個經驗豐富的導演來救場。
當然,大機率是不換導演。
不是他們相信舒宜歡,而是更換舒宜歡的代價會更大。
資本都是看投資和收益說話,而不會感情用事。
哪怕明知道被舒宜歡給耍了,吃了個大虧,損失可能會很慘重,讓他們心裡很不痛快,恨得咬牙啟齒。
可為了讓舒宜歡把電影完成,替他們儘量挽回一點損失,甚至小賺一點,他們還是會笑臉相迎,把舒宜歡奉為上賓。
另外,因為拍攝經費已經捉襟見肘,舒宜歡會不斷地伸手要追加投資。
這些公司當然會謹慎地追加投資,因為如果不追加,那麼先期投入的錢就打了水漂,沉沒成本太高。
所以只能繼續投資,試圖挽救一下。
但這樣一來,這些投資方也會學聰明瞭,不會舒宜歡要多少就給多少。
而是會酌情給一點,並且加強賬目稽核。
舒宜歡索要8000萬的追加投資?先給4000萬看看效果。
還要追加5000萬?擠一擠,再給2000萬試試。
經過討價還價,可能會對舒宜歡越來越不放心,最後透過談判把終剪權給要回來,作為交換會追加一些投資。
最終,還是讓舒宜歡把電影拍完了。
雖然投入的比預期要高,花的時間也更長,投資方們都心裡涼涼,但還是抱著希望吧,期待能夠多少賺一點。
然後一看成片,麻蛋,這什麼玩意!
別以為投資方就不懂電影,他們至少能分析哪些電影能賺錢。
看到成片之後,投資方就會馬上挽救,找高手來重新剪輯,送到各大電影節去評獎,看看能不能拿點獎項。
如果混到一兩個重量級獎項,說不定這部電影就不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