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採歌有了解過目前大華國付費影片的銷售情況。
現在的網際網路還不算特別發達。
雖然因為版權保護給力,所以網路電影的票房比地球同期普遍要高好幾倍。
但大多數人還是不習慣在網路上看電影。
在這個年代,《那些年》能取得現在這個成績,確實算是比較頂尖的了。
2007年,銷售排名前10的網路電影,第一名是總網路票房1400萬元。
第10名是203萬元。
2008年過去一大半了,到目前為止,銷售冠軍的總票房才1300萬元。比去年還有不如。
不過,考慮到《那些年》300萬的投資,是遠超一般網路電影的。
通常這個時期網路電影的成本不超過50萬。
再考慮到有段天后這樣一個頂流的極力推薦,有好幾位當紅歌星友情推薦,有姜佑曦這個無限接近一線的當紅小生充當主演,還有自己這個話題人物、有著數百萬粉絲的導演執導。
另外,還拿到了遠光影片網的封面推薦。
請了一些知名影評人寫評論。
在貼吧和微博控評。
擁有這些有利條件,《那些年》在網路電影領域簡直是吊打小朋友,一拳打翻一個,一腳踢飛一堆。
取得現在這個成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當然,因為現在口碑還沒發酵,所以《那些年》其實還是大有潛力可挖的。
杜採歌對於電影的質量還是有信心的,口碑肯定不會差。
幾天後,一天銷售30萬次,乃至50萬次杜採歌都不會吃驚。
從目前的形勢看,《那些年》已經鐵定回本了。
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額,這裡說的成本,是包括了請影評人,以及控評的成本。
算了算,全部加在一起差不多330萬左右。
因為其實拍攝的時候,預算控制得比較好。
整個劇組,所有的演職人員的薪水,再包括各種服裝、道具、佈景、器材、酒店、一日三餐等,只花費了90萬。
然後後期製作花費了11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