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遊俠之士淳于棼,家住廣陵郡東,宅南有大古槐一株,常與朋輩豪飲槐下。一日大醉,由二友人扶歸家中,昏然入睡。忽見二紫衣使者,稱奉槐安國王之命相邀。遂出門登車,向古槐穴而去。及馳入洞中,見山川道路,別有天地。入大槐安國,拜見國王,被招為駙馬,尊寵無二。後又拜為南柯郡太守,為守郡二十載,甚有政績,大受寵任。後有檀蘿國軍來侵,淳于棼遣將迎敵,大敗。不久公主病死,棼遂護喪歸至國都。因廣為交遊,威福日盛,國王頗為疑忌,奪其侍衛,禁其交遊。棼鬱鬱不樂,王即命紫衣使者將他送歸故里。還入家門,乃矍然夢覺,見二友人尚在,斜陽猶未西落。遂與二友尋槐下洞穴,但見群蟻隱聚其中,積土為城郭臺殿之狀與夢中所見相符。於是感人生之虛幻,遂棲心道門。
此為“南柯夢”。
百年後有盧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鄲客棧,遇仙翁呂洞賓。盧生甚自嘆困窮,呂仙即取囊中之枕給他:“你枕我的此仙枕,當令子榮顯適意!”此時客棧主人方蒸黃梁米,生府首就之,夢入枕中,遂至其家,數月,娶清河崔氏女為妻,生資財愈厚,生大悅!於是中進士,累官舍人,遷節度使,大破戎虜,為相十餘年,年逾八十而卒。及醒,客棧主人所蒸的黃粱剛剛半熟。盧生詫異地說:“這真的是夢嗎?”呂仙笑著告訴他:“人生的境遇,也不過如此啊!”經此黃粱一夢,盧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了。
此為“黃粱夢”。
某日,南華老仙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
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此事既是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這叫“齊物”。
人生都有夢想,夢伴隨所有人終生。
有夢想的人生總是有期待的,懷著一份希翼活在人世間自然會常抱著一種憧憬,憧憬著夢想不期而至,驀然呈現在眼前。
其實我們常常會有有一種深深的遺憾遊走於心底。如果把此時的心境入畫,效能成就一幅不朽的佳作。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
也許,你未曾注意,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間你成了別人眼中的一道風景,成就了別人的夢。
人的一生總會有很多很多的夢想,有的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實現的,有的卻得來全不費功夫。得不到時不用灰心喪氣,實現不了時也無需長吁短嘆,一切自然而來,一切自然而去。
也許,人生不是因為得到而美麗。我想或許有些時候正是因為得不到才會懷著一種憧憬,憧憬著夢想驀然現實。
不怕錯過做夢的年代,不怕錯過花開花謝,因為夢想一直存在。
人生不能沒有夢想,不管能不能現實,懷著一份美好,憧憬著一份希望,人生才會生動而絢麗。
夢想這東西,還是有一點比較好,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