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諸神往事> 第七十九章 天一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九章 天一閣 (2 / 2)

而且外人不大清楚的是,在幾百年間,曾經有三位龍游幫的幫主,都是極具民族情懷的人。外人也許不得而知,在龍游幫的典籍之上,都有著詳細的記載。

第一位是三百年前的一位,名為傅遠山。此人天縱奇才,從上任手中毫無疑問地接手了這個三流幫派。可是其不但只用了數年時間,便將其發展為一個關東屈指可數的幫派。

時值乾隆皇帝下令修四庫全書,廣泛徵集全國的孤本善本古本,但不曾歸還。

乾隆即位之初,就組織學者編寫史學、修纂典籍。他在位期間開辦的最大的一項文化工程是編纂《四庫全書》。所謂“四庫”全書,意指以經、史、子、集四類總括天下典籍。

在大臣的提議下,乾隆下令開館訪求天下之書以輯《永樂大典》之佚,從而促進了《四庫全書》的纂修,以及文字獄的迭興。

乾隆帝下詔訪求天下圖書,凡各地方、各機構、各色人等,務求將所藏書籍解交到官府,官方搜訪,民間獻書,不拘一格,統一送到北京的四庫館。為了表彰獻書有功的藏書家或盡心訪書的督撫學政,乾隆帝還制定了一套詳細的獎勵辦法。短短几年間,徵集圖書達萬餘種。

官府將散於民間的珍貴典籍統一收藏、管理、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儲存和弘揚文化典籍;另一方面,不少民間藏書家將世傳家藏圖書交上,這些書絕大部分沒有被返還,民間私人藏書事業受到致命的打擊。

一些珍貴的典籍由於可能涉及清朝統治者的統治而被禁燬,從此永絕於人間,對中華傳統的文化典籍事業的發展帶來致命的影響。

正是這位傅遠山幫主耗費大量物力和財力,甚至出動巨資,冒著滅族的風險,從某些官員手中,輾轉獲取了相當大的一批善本書籍。

幾年之後,傅遠山就在幫內占卜合適的場所建造了天一閣,有仿效寧波範氏天一閣之意。建制也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建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據說,明嘉靖年間,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在翻閱碑帖時,看到大書法家揭傒斯書寫的《龍虎山天一池記》,該帖上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句,從中得到啟發,決定按照源自《易經?繫辭》的這句話的含義建造藏書樓,並將藏書樓命名為“天一閣”。這座天一閣,也是中國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

建築者根據“天一生水”和五行生剋中水克火的意思,在設計上獨具匠心,把藏書樓建成磚木結構六開間的二層樓房,樓下六間,樓上合而為一。下層供閱覽讀書和收藏石刻用,上層按經、史、子、集分類列櫃藏書。

眾人來到閣前,都停住了。

平時這裡都派有甲衛把守,今天卻不見人影,只有大門虛掩。這閣內怕是沒有什麼人居住吧,帶著這樣的疑問,眾人把目光投向了鹿為馬。

無論是聲望還是之前的代行幫主之權的令牌,都說明了,鹿為馬才是這裡最核心的人物,比犬守夜還有勝過幾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