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諸神往事> 第五十章 金龍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章 金龍現 (1 / 2)

在中華文化中,龍是圖騰,也是神靈,當然龍又與帝王形象結合在一起。龍、鳳、龜、麟,是神獸之中的四靈。關於龍的說法眾多,如同《本草綱目》記載:“龍者鱗蟲之長。”

東漢王符的觀點影響深遠,他認為龍有九好似:頭好似駝,角好似鹿,眼好似兔,耳好似牛,項好似蛇,腹好似蜃,鱗好似鯉,爪好似鷹,掌好似虎。

後人有通俗的解說,與此略有不同而已: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

可以知道的是,龍之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

大家更認為,雲從龍,因龍可以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可變火。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龍真實地存在。不但有具體的描述和記載,更有龍骨等實物來作證據。

不僅如此,民間還有“龍生九子,不成龍”的傳說。

老大囚牛,喜好音樂,蹲立於琴頭;

老二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老三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樑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又名贔屓,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

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八子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而此時,老王和黃不了就在凝重地盯向遠處空中的龐然大物。雖是虛影,而且相隔百里之遠,仍然可以約略看清楚此君的面目,是一顆般的猙獰巨首!

兩顆金黃色眼珠,金色巨角,淡金色鱗片,四根奇長觸鬚,赫然是一顆巨大龍首。

“金龍!”

一見此頭顱模樣,老王一下失聲叫了出來,黃不了也是愣在當場。

龍不是沒有見過,八十年前,營口有見到真龍墜落的記錄;七十年前,有松花江搶救黑龍的事件記載。但是,金龍確是千年難得一見。

而下一刻,巨大龍首竟猛然一晃頭顱,頓時附近天空一陣波動盪後,身體模糊了,只有龍首仍然死死盯著遠處的兩人。

似是威脅,似是警告,似是監視,似是衡量。

老王並未迴避,直視金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