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大職業的分工來講,其實對民眾普及武學,應該是傳承者的任務才對,即便後退一步,也該是執法者負責。可見初期的定居點時代,唐悠忙於整理知識傳承,建立工業體系;
而高曙光大法官忙於整理法律,聯邦憲法雖然立法於元年,但是其他相關刑法、民法陸陸續續到137年還有頒佈,最後的一部民法《私人財產保護法試行版》是137年11月頒佈的。而且記錄中的高大法官勤政、刻苦是出了名的。
而事實上,軍體拳是伴隨華國誕生的。所以同為聯邦一員的拜占庭和金帳汗,包括聖女都沒有掌握軍體拳,而華人卻是人人都會。對比一下拜占庭和金帳汗,即便是掌握最高等級騎士鍛鍊法的大貴族,平均壽命只有100到110歲,普通人更是隻有70,可見差距之大。
這樣看來可以推斷,初代的傳承者和執法者忙於生存點的發展,應該是由懲戒者負擔起了保護和教化百姓的職責。所以現在我們才查不到軍體拳的起源,彷彿從有聯邦開始就有了軍體拳。”
玲瓏接著說;“軍陣武學方面更是,聯邦軍隊掌握了六式刀法,已經佔到懲戒者刀術的三分之二,而兩族的騎士真正稱得上武學範疇的只有騎士斬和突刺兩招。如果不是多年遊牧,在騎射和軍馬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輔以靈活機動的作戰方式,當年也不至於在戰爭中佔據了上峰。
實際上在武學方面,兩族比起聯邦不是差了一點半點。在幾次重大戰役中,聯邦也都是幾乎已半數的兵力最終獲勝。兩族一旦喪失遊擊作戰,騎兵追逐戰的優勢,在陣地戰中是士兵的劣勢是非常明顯的。
這個功勞,看來是來源於懲戒者。也就是這位克里斯.金先生,我們的祖師爺了。少爺,你說會不會是聯邦高層有意的在幫助隱藏了這位金先生的功勞呢?”
餘不樂點點頭:“這應該是一個非常有可能的推斷。雖然聯邦在350年前遷都洛陽的時候的確遺失了一些史料。不過這樣一位重要人物,這樣兩份重要的檔案實在是不應該遺失。
那麼應該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人認為隱瞞,二是儲存了這兩份檔案的人出了意外,甚至有可能是同步發生的。因為現在帶著已知的眼光回看的,250年左右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唐悠女士也就是唐璟休是在這幾年去世的。
雖然不清楚具體年份,但是250年遷都洛陽之後,唐璟休的學生,聯邦科學院院長吳國偉先生寫了一篇文章《紀念我的老師唐璟休先生》,歷數了她的很多發明和著述對華國的功績。
唐璟休先生的名字實際上也是真正透過這篇文章才傳遍了聯邦,並且奠定了聯邦高階知識分子的地位。知道嗎?我去薊縣親自看了最早的北京火電廠和鋼鐵廠。
火電廠在新曆110年就投入使用,鋼鐵廠在113年開車,到現在我們的技術比起490年前都沒有實際性的突破。聯邦第一個紡織廠、木材加工廠、合金加工廠、風力發電機組,潮汐電廠,通通都是唐悠的手筆。
還要加上文史方面的著述,可以說整個聯邦的知識結構,技術體系都是唐悠先生奠定的。但是在遷都之前,唐悠先生故去了。
我們都知道新元的前一百年完全都是虛歷,只有少量定居點傳說流傳。真正的歷史實際上是從新元一百年,聯邦成立之後才開始的。也就是說,唐悠女士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內,依靠當年北京僅有不滿萬的人口,建成了這一些列的工廠。
能在150年的時間之內,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和知識體系。可以想見,唐悠是一個多麼繁忙的人,有限的檔案對唐璟休的記載是獨身終老,無有子嗣。現在我們知道,她其實是終身未嫁。
而在這之前,高曙光大法官應該就已經先一步故去了。那麼到這個時候,華國在那份檔案上簽字的人,應該就只剩下了克里斯.金。從拜占庭、金帳汗來看,檔案交給了獲得部分傳承的特殊職業者聖女來儲存。那麼同理,華國方面儲存的檔案,也應該在幾位特殊職業者手中。”
玲瓏說:“那麼從名字和分工來判斷,最應該掌握這些關乎聯邦命運檔案的人,應該是執法者。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年紀的方式來判斷那些人具備了傳承武學。透過尋找執法者武學的方法,來尋找執法者?”
餘不樂稱是道:“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檔案儲存在了懲戒者,也是初代中最神秘的祖師爺克里斯.金手上,那麼懲戒者後人是有可能知道兩族身份的。這樣也可以解釋,師父為什麼拼命刺殺高迪上將。
但是同樣也帶來了問題,師傅之前的懲戒者為什麼會隱瞞這個訊息。而且懲戒者自身的任務就是維護人類的發展,又怎麼會做出同意人類內戰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