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看上去一個晚上都不會消停的反而是南面。
“他們這麼打能打中嗎?”小馬肯森懷疑的問到:“這麼遠的目標,不會是瞎蒙吧。”
小馬肯森對師屬重型加農炮營的12門K10加農炮的效能沒有什麼懷疑。
這種火炮的整體設計來自於克虜伯45倍徑150毫米艦炮,為了滿足陸軍的使用需求,透過降低膛壓削減炮管壁厚度的方式降低了重量,但是因為提高了仰角,因此依然可以打出22千米的射程。
帶圓盤支撐底座和小型萬向輪的開腳大架讓K10可以非常容易的座360度射界調整,雙腔室衝擊式膛口制退器可以進一步降低火炮開火時的後坐力,這些設計讓K10無疑是這個時代最好的6英寸級別的加農炮。
但是在無觀察射擊模式下,只靠著地圖對20公里外的目標進行炮擊,K10的高效能並不能解決準頭的問題。
“目標是和沃維奇差不多的城市,不會打不中的。”萊溫斯基轉頭看了看遠處還在不斷閃現的橘紅色火球用著有些意味難明的口氣感嘆到:“所以他們才要打那麼多炮彈。”
“也就是說摧毀斯凱爾涅維採的火車站和鐵路系統的說法只是一個幌子?”小馬肯森皺了皺眉頭問到。
對於炮擊城市這種事情小馬肯森並沒有太多的牴觸心理,在西線的帝國陸軍對巴勒迪克做了些什麼自己也不是不知道。
有一位深受皇帝陛下信賴的集團軍司令的父親讓小馬肯森對帝國陸軍內部的一些理論也略有所知。
如何讓對城市的攻擊產生的問題合法化是陸軍總參謀部的一項研究課題,整個研究就是為了如何曲解法律從而產生對己方有利的解釋。
這種毫無榮譽感的行為小馬肯森並不認可,但是對於戰爭本質的理性思考讓他對這種行為也不抵制,因此他也只是皺了皺眉。
“也不能說是幌子。”萊溫斯基嘆了口氣:“目標的確是摧毀斯凱爾涅維採的鐵路系統,如果能順利達成這一目標的話自然是希望能減小對城市的附帶損傷的,畢竟之後第5集團俊德人也是要在那裡防守的。”
按照預定計劃,第5集團軍抵達羅茲後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斯凱爾涅維採構築防線和沃維奇連成一線。
只靠兩個騎兵師以及後續會趕來的一個步兵師想要擋住俄國人的第9集團軍,集團軍司令部沒人敢打這個包票。
哪怕這3個師在機槍數量上能碾壓俄國人一個集團軍,而且在重炮數量上的優勢也能讓身管火炮總數上處於劣勢的德軍在炮戰中不會吃虧。
但是在人數絕對劣勢和後勤運輸存在風險的情況下,火力上的優勢並不一定能轉變為戰局的優勢,所以在斯凱爾涅維採佈防是有必要的。
那麼最佳的情況自然是向攻佔沃維奇這樣,把城裡的俄國人消滅掉,儘可能的降低附帶損失。
這樣斯凱爾涅維採直接通往羅茲的鐵路可以提高後勤運輸的效率,而且城市設施儘可能的完好也有利於部隊的駐防。
然而最佳情況往往不可能發生,第5集團軍現在的速度不可能在俄國第9集團軍發起進攻前抵達斯凱爾涅維採,他們能在5天內抵達羅茲已經算是進展順利了。
靠現在在沃維奇的兩個騎兵師這麼點人,拿下斯凱爾涅維採問題可能不大,但是防守怎麼辦?
所以在我們用不了所以你們也別想用的思維下,摧毀斯凱爾涅維採的鐵路系統是最佳選擇。
而這對德國陸軍的後續行動不會有什麼太大影響。
防守斯凱爾涅維採的部隊不需要擔心後勤,可能會稍微麻煩一些,但不是什麼大問題,從20公里外的沃維奇獲得補給並不會比從火車站運到一線的距離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