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了足足三年時間——這個時間都夠陳嶽造幾十座大型科研中心了,陳嶽才將第一艘彗星級戰艦造了出來。
它的質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十萬噸級,內部足足裝備有四座核聚變電站為它提供能源,負責推動它前進的離子推進器則裝備了足足1240臺。
在裝甲方面,陳嶽不惜工本,將經過反覆試驗的斜面裝甲、反應裝甲等一股腦的都堆了上去。
用於製造它裝甲的那種特種合金鋼,因為技術含量極高,工序太過繁瑣,生產太過艱難的緣故,就算以陳嶽的工業實力,產量也極低,年產不過十萬噸而已。而這一艘彗星級飛船的裝甲,便佔去了足足一萬噸!
各種珍貴材料的消耗,就連陳嶽都感覺有些心疼。
不僅如此,這第一艘彗星級戰艦還史無前例的裝備了超高精度雷達掃描與鐳射防禦系統。
星塵級戰艦與星雲級戰艦也具備一定的星際導彈攔截能力。掃描到有星際導彈攻來的時候,它們會使用自身裝備的電磁炮、鐳射炮,乃至於專門用於攔截的導彈等前去攔截。
實在無法攔截的時候,還會有戰術動作以規避,以及釋放誘餌迷惑星際導彈。
但面對最常見、星際戰場之中數量最多的電磁炮彈丸,它們就無能為力了,只能依靠裝甲硬抗,或者偵測到電磁炮彈丸太多的時候,提前主動規避。
這玩意那麼小,速度又那麼快,怎麼攔截啊?根本就不現實。
彗星級戰艦則不同。
它除了具備更為強大的星際導彈攔截能力之外,就連微小的,速度極高的電磁炮彈丸都能攔截!
裝備在它上面的超高精度雷達掃描系統可以精準掃描一千公里以內,體積在0.01立方毫米以上的所有物體,並可以實時測繪它們的前進方向與軌道。
一旦察覺到它對自身有威脅,可能擊中自己,那麼快速攔截電磁炮與鐳射炮立刻就能在雷達掃描系統的指揮之下,精確瞄準目標,依據不同的情況,或者發射鐳射,依靠鐳射的燒灼令其改變航向,或者直接發射電磁炮彈丸,依靠動能撞擊來令其改變方向。
間隔數百公里,面對一顆速度高達數百公里每秒的,體積僅僅只有0.2立方毫米或者更小的微小目標,發射一道鐳射準確的擊中它,或者發射一顆電磁炮彈丸準確的撞到它,這需要多麼精準的控制能力和反應速度?
放在以往,這是陳嶽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可是此刻,這一套系統,在彗星級飛船上實現了。
在實際演練之中,這一套系統表現出了讓陳嶽都驚歎不已的效果。
這艘彗星級戰艦就在那裡屹立不動,絲毫不進攻,只防御。距離一千多公里之外,則是散佈在四面八方的足足一百多艘星塵級戰艦。
星塵級戰艦火力全開,數百門電磁炮全力進攻,一秒鐘便是數千顆彈丸打向它。
哪怕換做星雲級戰艦,在如此進攻之下也早就被摧毀了。但這艘彗星級戰艦在那一套主動防禦系統的防禦之下,在電磁炮與鐳射炮的不斷射擊之下,竟然有高達95%以上的電磁炮彈丸根本無法擊中它!
剩下的少部分彈丸也被厚重的裝甲擋住。
你自狂風驟雨,我自巍然不動。
彗星級戰艦的強大戰鬥力展露無遺。
“不愧是能影響到整個戰場局勢的存在。”
此刻,就連陳嶽這個製造者都發出了由衷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