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雜碎湯鋪子又換了個陌生的掌櫃。
昔日的計平計掌櫃,如今貴為一縣縣令,在鄰里間,傳為佳話。
昔日的秦掌櫃,如今貴為南北商行二管事。
身為老相識,蘇老闆也跟著沾光。
比如,他能透過秦掌櫃,也就是如今的商行秦管事,拿到價格更低廉的貨源,而且品質有保證。
他咬咬牙,還將三個孩子,一兒兩女,全都送入了識字班蒙學讀書。
他時常叮囑兩個閨女:“好好讀書,不要偷懶。等過幾年,就去南北商行做個賬房。聽說商行也收女賬房,就看你們有沒有本事考進去。
只要能考上,我就算是砸鍋賣鐵,託人找關係,也要讓你們進去。以後掙了工錢,一半交給你們母親保管,一半自己攢著,就是你們的私房錢。姑娘家能攢點私房錢不容易,所以不要辜負了大好機會,一定要好好讀書。”
他也時常叮囑唯一的兒子,“好好讀書,不要偷懶。跟著計縣令學習,只要讀書有出息,將來你也能進衙門做個書辦,或是吏員,吃公家飯,一輩子都有了指望。我們蘇家,說不定也能改頭換面。你別學街上的混混們,小小年紀不學好,將來肯定沒出息。”
蘇老闆全部的指望,就在孩子身上。
平日裡,按部就班,開店做生意,攢棺材本。
……
平陽郡的生活,蒸蒸日上。
建州的日子,猶如微風細雨,一如既往,讓人感受不到什麼變化。
至少在市井小民眼裡,除了大街上多了一些馬車外,日子真的沒啥變化。
但是對於建州的高檔酒樓商鋪,秦樓楚館,則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旺季。
隨著皇帝和百官到來,建州多出了許多新開業的商鋪,多出了許多正在開工的深宅大院。
房屋買賣,土地買賣,異常火爆。
對於商賈們來說,建州就像是第二個平陽郡,遍地都是機會。
不同的是,建州規矩大。
皇帝百官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商機,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規矩和束縛。
小民感受不到這種束縛,商賈們卻能明顯感覺到。
建州的天變了,新皇登基,百官緊張兮兮。
緊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