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他算是跟王富貴走的比較近的商家。
雖然王富貴跟隨李寬出征的時候,隨行的商家之中,並沒有金太。
但是,金太卻是一直都關注著相關的動靜。
如今看到高句麗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他自然就行動起來了。
等他開始帶著一批匠人和鐵錠等器具,駕駛著馬車到達幽州的時候,才發現嗅覺敏銳的不只有自己。
這更堅定了金太在遼東城設立分號的決心。
金太打鐵作坊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規模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了。
畢竟關中的人口規模就在那,金太打鐵作坊還要跟長孫家等各家的打鐵作坊競爭,生意已經不如幾年前好做。
這個時候,把目光轉移到遼東來,也許就是金太打鐵作坊的一個新機會。
“這倒也是。我聽說那些跟隨楚王殿下去平壤的商家,以及其低廉的價格在平壤購買了大批的人參、鹿茸、貂皮和一些宅子呢。不過王管事不在遼東城,這就有點可惜了,要不然以師父你跟王管事的關係,我們作坊在遼東城建設分號,就不用有太多的的顧慮了。”
“阿牛,你放心!這一次陛下御駕親征,肯定對遼東的建設非常重視。沒看到吏部已經安排了大量的官員往遼東而去,楚王府的各個作坊也都紛紛安排匠人和掌櫃前往遼東;就連長安城的勳貴,也都紛紛動作了起來。這雖然會讓我們失去低價購買物資的機會,但是也意味著我們這一趟的遼東之行,是正確的選擇!”
“嗯,聽師父您這麼一說,我就放心多了!就是遼東城現在都是高句麗人,到時候我們的作坊修建起來了,招募夥計都有點麻煩呢。”
“有什麼麻煩的?長安城人市裡頭,哪個地方的奴隸買不到?這一次大軍攻下那麼多高句麗城池,肯定會有很多俘虜。再說了,這一次楚王殿下也跟著陛下出徵,我相信他肯定會為商家們考慮好這個問題的。”
李寬在大唐的商人眼中,就是一個財神爺。
也是商人們的依靠。
長安城中,警察署在處理各種案子的時候,從來就不會因為你得商人身份,而故意為難你。
哪怕跟商家起衝突的是一些勳貴,警察署基本上都能做到秉公執法。
這個情況,商人們都看在眼中。
功勞的話,自然也是記在了李寬的身上。
“楚王殿下作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也不知道我們在遼東城有沒有機會見到他呢。”
阿牛也是認識李寬的,甚至李寬的畫像就貼在他的床頭,就差早晚拜一拜了。
“遼東城必然會是遼東道的中心,陛下班師回朝的時候,楚王殿下也會來到遼東城也是有可能的。”
金太一邊說著話,一邊看著越來越近的城牆,心中充滿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