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沒有幾個人願意去主動給自己找麻煩。
“既然你已經有了完善的想法,那你就好好的整理一下,朕看完之後再跟玄齡幾個商量一下吧!不過,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一旦這個度牒制度公佈了,長安城各個寺廟,估計都不會歡迎你進入了!”
“佛教、道教、儒家,註定跟觀獅山書院的科學是要爭一個高低,微臣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受他們歡迎的人。不過,不歡迎我又怎麼樣?誰也不敢公然反對朝廷公佈的度牒制度,否者這些人現在就不服從管理,未來規模更龐大之後,那還了得?是不是得搞出一個佛王或者道王出來呢?”
李寬這話一出來,李世民算是徹底的決定採用李寬的方案。
給發展中的佛教和道家施加一道緊箍咒。
哪怕是宗室之中有不少人都信奉佛教或者道教,自己也不能手軟。
……
就在長安城的寺廟即將迎來緊箍咒之時,在遙遠的南亞,一名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僧人,在眾多王公貴族和僧人的送別之下,踏上了歸途。
此人正是玄奘!
“師父,戒日王對您禮遇有加,各個寺廟的僧人也非常尊敬您,大乘尊您為大乘天,小乘尊您為解脫天,如果我們留在天竺的話,完全可以過上非常有尊嚴的日子啊。”
雖然玄奘在貞觀三年離開長安城的時候,只是孤身一人。
但是到了高昌國的時候,就受到了鞠文泰的賞識,甚至跟他結拜為兄弟,贈送了不少馬匹和僕人。
所以當玄奘進入到天竺的時候,身邊已經有一支規模頗為龐大的隊伍了。
很多人都以為玄奘是孤身一人從天竺回來,其實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玄奘回到長安城的時候,帶回來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經和一百五十粒如來肉舍利,還有七座金、銀或檀刻佛像。
他又沒有隨身空間,怎麼可能單憑一己之力攜帶這麼多的東西行走一萬多里的路途?
所以,身邊有僕從是必然的事情!
“我來天竺,求的不是榮華富貴,我是為了取經而來。如今這個任務已經完成,天竺所有的經書,我能收集的都已經收集起來了,我一定要把它們帶回大唐,讓更多人能夠見識到佛經的真實面貌,接受真正的佛經教誨。”
玄奘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這一生都在為佛法奔波。
他的思想,怎麼是一個普通弟子能夠理解的呢?
要不然,才華橫溢的他,為何要墮入空門?
“師父一心向佛,弟子不如也!”
“悟心,佛法博大精深,終其一生,我們都沒有辦法完全領會。佛祖在一千年前就已經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才有了我佛門的誕生。但是佛門歷經各種苦難,如今已經有許多流派,我們此次回到大唐,就要從紛繁複雜的佛經之中,找出佛祖當初的真諦,並將這些真諦傳授給大唐的百姓。”
玄奘雖然對這一趟的回國之情充滿了擔憂,因為當初他離開大唐,其實是違反了朝廷的規定的。
因為當時西突厥雄踞西域,為了國防的需要,朝廷是嚴厲禁止百姓在沒有得到朝廷允許的情況下離開大唐的。
但是,玄奘當時利用朝廷允許饑民四處就食的機會,化作一名飢餓的百姓,跟隨尋找糧食的隊伍,溜出了長安城,一路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