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下令取消了衡山公主跟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李世民下令推到了魏徵的墓碑!
這兩個訊息,立馬就傳遍了長安城。
一時之間,長安城的氣氛莫名的有了些變化。
魏徵可是曾經的當朝宰相,天下聞名的人物。
如今死了都被人推倒墓碑,下令的還是當今天子。
要知道,李世民的一言一行,都有人去揣摩。
“德立,你跟那楊本滿,曾經是御史臺的同僚,聽說陛下這一次事後處罰魏徵,是楊本滿告的狀?”
東宮之中,高季輔跟張行成在說著話。
同是李治的東宮屬官,高季輔跟張行成的關係比之前要親近了許多。
至少在李治登基之前,兩個人的目的是非常一致的。
“季輔,現在這個局面,不管是誰彈劾導致的,追究起來意義都不是很大了。魏徵這個人,我們大家其實都還算了解,客觀的說,他對大唐是有功勞的。雖然他的勸諫有點投機取巧,但是事實上確實是起到了約束陛下的作用。
不管是哪個朝代,不受任何人和規則約束的帝王,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英明勇武入漢武帝,晚年也一樣犯了那麼多錯誤。並且,越是聲名煊赫的帝王,犯錯的時候給國家帶來的後果是越嚴重的。
如今魏徵走了,朝中已經沒有哪個人會再像魏徵那樣勸諫陛下。那麼今後的朝局會向什麼方向變化,還真的是很難說。但是,伴君如伴虎,大家對這句話的體驗,肯定會越來越深刻。”
張行成也是當過御史的人,知道朝中要出現一個魏徵這樣的人,還能有一個容忍他的帝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權利需要平衡,不能一家獨大。
不少大臣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誰也不願意衝到最前面去挑戰削減帝王的權利。
“貞觀十七年才過了一半不到,就已經出現了這麼多大事了。先是魏徵去世,接著齊王造反,再就是太子殿下謀反,一個接一個,都不簡單。我擔心坊間會有一些人興風作浪,不知道會不會波及到誰呢。”
高季輔也是世家出身,有著自己的各種訊息渠道,對於長安城中發生的一些訊息都能比較早的獲得。
最近幾天,坊間似乎有一些人在散播謠言,讓人感到充滿了陰謀。
“確實如此,這段時間最好我們就低調一點,就在東宮裡頭好好的教導太子殿下,不要摻和太多的其他東西,也讓太子殿下儘量保持低調,避開現在的風口再說。”
張行成如今已經是太子少詹事,等到李治登基,至少也是一個六部尚書的位置。
所以他打算好好的輔助李治,熬個幾年再說。
到時候,貞觀朝的老臣都已經慢慢去世,朝中太子黨的影響力,自然會慢慢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