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伊藤家和九條家在倭國都算是兩個大家族,早些年伊藤家的勢力還要更強盛一些,要伊藤浩之心甘情願的拜倒在九條信一面前,還是很困難的。
誰沒有點夢想呀?
“嗯,那就好!大唐的對倭政策,現在完全是出自楚王殿下之手,整個倭國,也都籠罩治啊楚王殿下的陰影之中。而魏王殿下跟楚王殿下的關係,一直很一般,等到魏王殿下登基之後,楚王府的勢力必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時候我們倭國的命運就有可能迎來改變的機會。”
伊藤浩之的這個想法,倒也不能說是一點道理也沒有。
能夠為自己的國家謀好處,順便還能為自己謀好處,這種事情為什麼不做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他沒有說出口,就是九條家乃至現在的正使九條信一,也是楚王府扶持起來的,他要想上位,那麼就一定要把九條家拉下馬才行。
而在長安城,有李寬的支援,九條信一的位置可謂是穩如珠穆朗瑪峰,伊藤浩之根本就撬動不了絲毫。
“確實如此!這幾天去魏王府拜訪送禮的人非常多,特別是今天;看來很多人都已經意識到了,大唐很快就要變天了!”
“大唐太強大了,除非他們自己內部發生了問題,否者我們倭國是不可能脫離他們的控制的。從登州上岸的時候,你也看到了文登碼頭的那些船隻,不僅數量眾多,連船隻的尺寸也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我聽說前段時間出發去美洲的‘妖言惑眾楊本滿號’,長度居然已經達到了七八十米,而我們國內現在卻是連一艘像樣的漁船都造不出來,也不讓造。單單這一點,大唐就能捏著我們的脖子,讓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實在是太憋屈了啊。”
作為奈良城最大的幾個勳貴,伊藤家當初在倭國的影響力也是響噹噹的。
現在,許多保[新 ]住了東海漁業大腿的一些小家族,都已經飛速壯大,完全不把他伊藤家放在眼中了。
所以他才迫切的希望改變這種局面。
“伊藤君,《三國演義》裡頭有一句話,叫做‘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原王朝已經有超過一千年的歷史了,這一千多年來,都是這麼過來的。當初強大的秦朝和漢朝,如今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倭國,終究還是有機會的。”
“沒錯!所以你不要捨不得送禮,寧願我們節約一點,也要多給長安城的勳貴送禮,給魏王府的上下人等送禮,讓他們對倭國留下好印象,關鍵時刻替我們說一兩句話。”
倭國的百姓雖然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倭國的朝廷手中,還是有不少金銀可以支配的,所以倭國在長安城的使臣能夠支配的錢財,數量其實還不少。
甚至可以說是最多的。
其他南高句麗也好,北高句麗也好,亦或是新羅、百濟和吐蕃國、林邑,都不是什麼富裕的國家。
“伊藤君,您放心!您說的話,我都牢記於心,永不忘記!我們送的禮物,也不會白送的!”
“嗯,你再去一趟濟病坊,給他們送上一些米麵,順便跟哪家報社的寫手‘偶遇’一下,讓長安城的百姓知道我們倭國使臣,那簡直是把自己當成了唐人,把唐人百姓的苦難也當成了自己的苦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斷貢獻一份力量。”
伊藤浩之很知道怎麼包裝自己,要讓大唐上下都對倭國留下一副好印象。
等到九條信一回來,到時候伊藤浩之再想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事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因為九條信一做事的原則就是楚王府需要自己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
這讓伊藤浩之很不滿,但是又不敢太怎麼表現出來。
要不然九條信一聯合楚王府的力量,分分鐘就能伊藤浩之出門遇車禍,上廁所掉茅坑,乘船遇到翻船,莫名其妙的就犧牲在了崗位上了。
就在長安城的一幫聰明人都在忙碌著的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時候,貞觀十七年四月廿二日的大朝會,緩緩拉開了帷幕。
有資格參會的,沒有資格參會的,長安城中,有無數雙眼睛都盯著這一場朝會。
《大唐日報》的寫手和畫師,甚至還被允許進入含元殿,為的就是記錄這一場非同一般的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