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那邊,最近在山裡面找到了幾柱千年老山參,足足有小孩手臂粗呢。”
宣政殿中,李寬頻著一個精緻的盒子來到了李世民面前。
普通人要見李世民,沒有那麼容易。
但是李寬想要見的話,基本上不管是哪天都沒問題。
不過,李寬自然不會傻傻的拿著小玉米的木偶,過來哭訴或者直接投訴,那樣也太沒有水平了。
“去年遼東道的冬天特別寒冷,生產建設兵團的建設,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吧?”
大唐太大了,李世民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搞得一清二楚。
像是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剛開始的時候他還關注一下,後面基本上沒有特別的奏摺過來,他酒沒空理會了。
特別是最近幾個月,每個月都一堆的事情,他根本就沒有心思關係遼東的一個新設機構。
“火炕的修建及時緩解了冬天的寒冷影響,也讓大家積累了在遼東過冬的經驗;如今春暖花開,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已經完成了水稻和大豆的種植,就等著豐收呢。”
糧食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大唐如今已經不怎麼缺糧了,李寬還是讓薛禮在遼東大量的種植水稻。
當然,為了提高經濟產出比,大豆的規模化種植,也在生產建設兵團開始了嘗試。
到時候不管是用來榨油,還是榨油之後的豆粕用來餵豬,都可以實現很不錯的經濟價值。
發展規模化的農業種植,完全可以在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進行嘗試。
畢竟,東北的黑土地,足夠養活另外一個大唐的人口。
只要沒有大的災荒和動亂,過個三十年,大唐的人口就能翻一番,甚至二十年就能實現這個目標。
因為這個時候的大唐百姓,簡直就像是磁鐵一樣的吸引著周邊的各個藩國的女性。
像是南高句麗的女人,寧願被賣到長安城做普通人家的小妾,也不願意繼續留在國內。
這麼一來,長安城的人口出生率,立馬就上來了。
不客氣的說,長安城各個坊間,到處都可以看到一群群孩童在玩耍。
“遼東那麼冷,莊稼能長得好嗎?”
作為一個帝王,非常清楚農業的重大意義,所以李世民一直都是非常關心農事的。
“好,非常好!按照薛禮的說法,遼東道種植的水稻產量,估計會比關中還高半成呢。並且,在那裡基本上不需要施肥,土地就已經非常肥沃了。”
“那就讓他多開墾一些土地吧!只要是能夠種糧食,開墾再多的土地,大唐都不嫌多!”
“那是自然!為了讓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不斷的擴大規模,薛禮隔三差五就讓我在《大唐日報》上面幫忙宣傳移民遼東道的好處呢。”
李寬半真半假的說著。
薛禮確實在為擴大生產建設兵團的規模努力,不過現在更多的是透過秦懷道和程處亮等遼東道的將領來清掃周邊的部落,將俘虜充入生產建設兵團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