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子監不跟著要的話,到時候教育部的經費一樣會被大家給用完。
倒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給國子監也配上幾百輛腳踏車。
這麼一來,監生們對自己這個祭酒的印象也會好一些。
“教育部的經費,現在管理的也已經比較嚴格了。
哪怕是人家到時候不用教育部的經費,就以觀獅山書院旗下那麼多作坊的掙錢能力。
購買五百輛腳踏車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
孔祭酒,如今我們國子監也已經有了算學院、醫學院和格物學院,
其實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在作坊城設立幾家屬於我們國子監的作坊呢?
要不然各個學院的教諭和學員研究出來了一些成果之後,卻是沒有辦法立馬的轉化為產品。
這個研究成果就有點可惜了。
甚至會出現我們辛辛苦苦的把東西研究出來,最終市場卻是被別人利用我們的技術給佔領了。
這個損失,雖然看不見,但是我覺得卻是非常巨大的。”
司馬才章自己的弟弟就在作坊城搞了一個彈簧作坊,所以對於作坊帶來的利潤是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的。
很顯然,以國子監的技術水平,雖然跟觀獅山書院沒有辦法相比,但是比一般的作坊,絕對是自強不弱的。
到時候,也不用多,每年只要給國子監帶來幾萬貫錢的收益,就能多做很多事情了。
今天他會主動的過來“搬弄是非”,說觀獅山書院搞出了共享腳踏車的事情,無非就是想要藉著這個機會再次的跟孔穎達好好的提一提國子監設立作坊的事情。
這可是過往他努力過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的事情。
這一次,司馬才章卻是看到了希望。
果然,聽了司馬才章的話,孔穎達糾結了一會。
大唐越來越重視商業的發展了,這個情況已經不是他不想承認就不存在的現象。
雖然伴隨著讀書人的增加,學習四書五經這些儒學經典的人數,其實並沒有減少。
甚至每年新華書店和三味書屋等書鋪售賣的經學書籍都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但是儒學的影響力,卻是肉眼可見的在下降。
如果這個事情不是牽扯到了李寬的話,孔穎達估計早就聯合了一幫人去改變這個情況了。
但是一旦牽扯到了李寬,特別是李寬現在已經是監國太子了。
大家的態度立馬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的孔穎達看到李寬就忍不住冷嘲熱諷。
但是自從李寬成為太子之後,孔穎達的態度就有了不少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