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間段,長安城中都有一些研究熱點。
很顯然,這段時間不管是橡膠還是發動機,它們的熱度都沒有辦法跟電燈泡相比。
不說觀獅山書院、曲江書院、渭水書院這些傳統研究機構雲集的地方,就是各個作坊裡頭,也有許多人在研究電燈泡。
這玩意的工作原理,李諺和趙小二在《科學雜誌》上面的論文上已經描述的非常清楚了。
現在的電燈泡麵臨什麼養的問題,大家也都算是非常清楚了。
這個時候,誰先解決了電燈泡的壽命問題,也就是說誰先解決了燈絲的使用壽命問題,他就是電燈泡產業化最大的功臣。
不說流芳百世,至少在史書上是會有一席之地的。
要知道,華夏大地發展了數千年,也就是最近十幾年得益於鯨油蠟燭和煤油燈的出現,各個州府的夜晚才算是有了一些光亮。
大多數時候,夜晚都是漆黑的。
一旦電燈泡這個東西的技術變得成熟起來,那麼剩下就是發電和推廣的問題了。
雖然這些問題肯定都沒有那麼容易解決,但是至少有了明確的方向,未來可期。
“志堅,我們不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嘗試其他的材料上面嗎?
現在都在折騰竹絲,怎麼折騰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吧?
這可是人家論文上已經公佈的燈絲方案。”
饒永祥雖然把跟隨研究電燈泡的任務交給了練志堅,但是他也並不是真的就什麼都不管了。
“師父,我是這麼考慮的,這個竹絲燈泡已經是蒸汽機研究所嘗試了無數材料之後的選擇。
雖然現在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相比其他的材料,它的潛力應該是更大的。
如果我們在竹絲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化學處理,或者是看看怎麼改變一下它的效能,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很顯然,練志堅是想著就在現有的基礎上找到一個李諺他們還沒有完成突破的地方。
這樣的難度是最低的,但是收益卻是最高的。
“我看你這幾天已經嘗試過大大小小許多種竹絲,並且也找了跟竹絲類似的其他東西作為燈絲。
可是並沒有哪一種材料的效果比人家論文中描述的要好啊。”
饒永祥倒也不是在打擊練志堅,他只不過是實話實說而已。
“暫時確實還沒有找到,但是與其盲目的嘗試其他的材料,倒不如好好的在人家的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一些突破。
我想在已經安排人去把這些竹絲全部都進行處理,把它們加工成竹炭一樣,然後重新嘗試一下效果。
之前我們不是確認過石墨這種材料,它的效能相比木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萬一竹絲碳化之後的效果也很不同的話,我們豈不是相當於把人家蒸汽機研究所到嘴了的肥肉給搶走了?
這樣子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啊。”
練志堅想到將來趙小二氣急敗壞的樣子,臉上忍不住就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