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的人,要沉得住氣,忍受得了孤獨。
要不然是不大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的。
很顯然,李諺和趙小二都是屬於那種耐得住寂寞的人。
之前研究蒸汽機的時候,好長時間的進展都不是很順利。
但是錢財卻是花掉了不少。
當時他們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現在蒸汽機已經順利的製作出來了,並且成為許多作坊重要的機械裝置。
每個月的蒸汽機產銷量基本都是在不斷增長之中,前途一片廣闊。
李諺更是憑藉著蒸汽機的發明,獲得了大唐皇家科技獎。
如今,蒸汽機研究所將短期內的工作重心調整到了蒸汽機發電後,電燈的研究之中。
這段時間,他們研究所嘗試了許許多多的材料。
通電之後的物質,或多或少都出現了發熱、發光的現象。
甚至他們還找到了一些看起來效果比較不錯的物資。
不過,目前的這些發現,顯然還不足以支撐電燈的製作。
“師父,各種各樣的金屬我們都嘗試過了,各種木炭、竹片、羊毛等東西,也都嘗試過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似乎不是很樂觀呢。”
趙小二看著眼前一堆的試驗記錄,也有點發愁。
要製作一個成熟的電燈出來,那麼燈絲肯定是通電之後能夠快速的發出光芒。
並且這個燈絲的使用壽命要足夠的長,否則效果就會不好。
“結合現在各種情況來看,化學院新發現的一些物質作為燈絲的話,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
這個方向可以繼續的研究下去。
除此之外,這個竹絲的效果,似乎也是不錯的。
但是每次通電之後,竹絲很快就發熱發光之後,斷掉了。
我們能不能找到什麼辦法,讓這個燈絲斷掉的速度變慢呢?
如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我們現在嘗試的許多材料,都具備不小的潛力呢。”
李諺基本上也是參與了所有的實驗。
對於各種材料通電之後的表現也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很顯然,作為一種燈絲,導電效果很好的銅、鐵之類的物資,肯定是不合適的。
但是一點導電效果也沒有的石頭之類的,顯然也不行。
這個時候,通電之後導電效果不好,但是多少又還具備一點導電效能的材料,如果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光的話,就是非常理想的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