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棉花,大唐百姓冬天的穿衣問題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
朔州北部草原的棉花種植面積,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之後,已經可以基本上滿足大唐現階段的使用需求了。
當然,這個種植面積每年都還在不斷的增加,只是增幅沒有剛開始的時候那麼誇張了。
這棉花的種植面積變廣了,棉布的價格自然也就下降了。
因為長安城的勳貴普遍都在朔州北部有屬於自己的棉花種植園,再加上大部分人有修建了屬於自己的棉布作坊。
所以大唐的棉布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不管是當初太原王氏的棉布作坊率先引入了水車來提高生產效率,還是後面的蒸汽機的運用,都讓棉布的價格不斷的下降。
這麼一來,棉布就算是徹底的取代了麻布,成為百姓們的首選。
棉布這個東西,也不再是最開始的時候那種昂貴价格。
戴全對此是有著最為充分的體會的。
作為李寬手下最早的八級工,戴全如今已經快六十歲了。
放在這個年代,絕對算是大齡勞動者了。
當初他購買自己的第一套棉衣,花費了差不多兩貫錢,才在珍品閣裡頭搶了一套。
現在同樣的棉衣,只需要幾十文錢就能搞定了。
不過,穿衣問題得到解決了,戴全卻還是有一個小煩惱。
他這個人平時不喝茶,不喝湯,只是喝白開水。
但是冬天的時候,白開水燒開之後,很快就冷卻了。
而他的腸胃不好,要是直接喝冷水的話,往往就會胃痛。
受過許多次虧之後,戴全再也不敢隨便喝冷水了。
不過這也是個麻煩。
在家中的時候,可以在蜂窩煤爐子上面煮一壺水,什麼時候想喝了都沒有問題。
但是出門在外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方便了。
哪怕是他去到一些作坊,想要喝熱水的話,也是沒有那麼方便了。
至於在馬車上面的時候,那就更加不方便了。
所以這幾年他也一直在想辦法,看看能不能製作一種可以保溫的器具。
雖然戴全已經上了年紀了,但是他一直都比較好學。
活到老,學到老。
這個精神在他身上可謂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前段時間,他在《科學雜誌》上面看到了觀獅山書院格物學院的一名學員的論文,上面是關於熱的傳導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