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無忌你覺得憑藉著孔穎達他們的那張嘴,就能讓草原上的胡人老老實實的聽話嗎?
還是覺得只要安排一個使臣過去,南面的蠻夷就會俯首稱臣?”
房玄齡今天火力全開,一點也沒有讓著長孫無忌。
兩個重量級的大佬吵架,李世民在旁邊聽了是覺得頭都要炸掉了。
“行了,不用再爭論這個問題了。本來朕雖然已經想好了要把大唐交給寬兒,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更改儲君。
如今雉奴居然做下了如此不忠不孝的事情,那麼朕也就不需要那麼糾結了。”
雖然李世民嘴上說的很是淡然的樣子,但是心中的苦澀,估計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陛下,大唐已經更換過一次儲君了,頻繁的更換儲君,這會給後人留下非常不好的榜樣。
將來要是我們大唐每一任帝王的傳承都這麼複雜的話,很難說什麼時候就出現大的內部動盪,甚至是各個親王之間發生大規模作戰。
這肯定不是陛下您希望看到的場景,但是卻是未來很可能出現的狀況。
所以微臣覺得更換儲君的事情,還是要慎重再慎重。
雖然從各方面的訊息來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安排是有欠妥當的,但是畢竟還沒有真正的邁出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陛下,只要我們再給太子殿下一次機會,讓百騎司的人提前介入進去,打消太子殿下的幻想,局面就完全可以控制了。”
長孫無忌仍然沒有死心。
他很清楚,如果到時候李寬成為了大唐的帝王,長孫家除了出走海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選擇了。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唐的勳貴世家和官員們都要感謝李寬。
正因為大唐如今在海外掌控了大量的領土,對人口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所以大部分的犯官,都被流放到了海外。
哪怕是帶兵起事謀反的李祐,如今都在齊王港過的很滋潤。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陛下,趁著這個機會,結束長安城動盪的局面,這樣對我們大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事情。
否者的話,楚王府的人跟長孫司空的人不斷的衝突,會讓朝局變得動盪不堪。”
房玄齡據理力爭,想要把事情給確定下來。
“夠了!”
李世民變得徹底不耐煩了。
本來心情就很差,現在卻看到自己最信任的兩個大臣在那裡吵來吵去。
反倒是李寬站在一邊,自始至終除了問候了一句李世民之外,一句話都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