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將來鐵路修建的更多了,那麼李世民的活動範圍估計就要大很多了。
就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那個場景。
“鐵路的修建耗資巨大,朝中一直都有爭議。估計等大家感受到鐵路的好處之後,就不會再反對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修建了。”
王富貴頗為期待朝廷下一步的動作。
李寬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要修建長安城到涼州的鐵路,同時開始規劃洛陽到朔州和登州的鐵路,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批准。
主要是鐵路的投資太大了。
哪怕是鋼鐵價格已經下降了不少,那也還是一個天價。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精鋼價格,跟後世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國家一年的鋼鐵產量,都沒有一公里的鐵軌來的多呢。
可以想象修建鐵路是多麼花錢。
“你說的倒是沒有錯,不過對於朝廷來說,單單見識到了鐵路的便利還是不夠的,是不是能夠盈利,其實也是戶部需要考慮的事情。
經營一條鐵路,是需要花費人力物力的,到時候如果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卻是每年都在虧損,相當於每年都要往裡頭花錢的話,估計很多人就要打退堂鼓了。
相反的,如果在鐵路的經營之中,大家發現有利可圖,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李寬對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透徹。
對於大唐朝廷來說,如果只是一次性的投資,那麼哪怕是錢財多一些,只要大家覺得有意義,其實都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無休止的投入,投入和產出又不匹配的話,那麼不管是誰都要受不了。
“王爺,如果要鐵路盈利,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大兩個地方的貨物和人員流動,只有這樣子,鐵路的收益才會變多。”
王富貴想了一下,覺得除了這個辦法之外,似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好主意。
“這是一個方面,另外有一點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我們的鐵路,是有著許多站點四周的大量土地的。
怎麼讓這些土地的價值得到開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必然在長安城到洛陽的中間,我們有好幾個停靠的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