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程咬金帶著大軍在隴南四周清剿羌人叛亂的時候,在倭國北部,一支船隊也在緩緩的往北而行。
這個季節去探索北太平洋前往美洲的路線,危險要相對少一點。
至少碰到浮冰的機率,要遠遠低於冬天。
李耿在長安城休整了兩個月之後,就待不住,立馬跟著東海漁業的船隊,開始了新一輪的探險。
不過,這一次的探險,分成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難波津出發,東方平這個新任的東海漁業總督跟著李耿一起去倭國北邊視察新建設的函館港。
函館港的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也是為探索新航線而準備的。
從地球儀上的情況來看,從函館橫穿北太平洋,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北美洲。
這可是比蒲羅中去希望港,然後再去北美洲要快了至少兩個月時間。
這一來一回,效率可就差的太大了。
“東方都督,函館港似乎有點荒涼啊,沒有幾艘船隻出沒。”
李耿是勳貴子弟,對上東海漁業這個既不像是商業機構,也不完全是殖民機構的負責人,並不會心虛。
大家的溝通還是很平等的。
而東方平出身低微,雖然現在也算是身居高位,但是也不會看不起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倭國雖然人口不少,但是北邊這個大島嶼上,一年四季都比較寒冷,除了一些土人生活在裡面,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員活動的蹤跡。
不是我說的誇張,在這個島上,現在的函館港,就已經是人員最密集的地方了。”
北海道這個地方,是倭國經過了幾百年開發之後才慢慢的有人人氣。
現在這個年代,估計島上除了萬把土人,基本上就是人跡罕至的地方。
東海漁業的人哪怕是想要抓幾個壯丁都困難。
最近一年,也就是從大唐抽調了千把號人,慢慢的建設,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如果我們這一次的航線能夠開拓成功,作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中轉點,函館港應該還是可以變得更加熱鬧一點的。”
伴隨著船隻慢慢的進入函館港,李耿言不由衷的說了句安慰的話。
其實他也很清楚,單靠給出海探險的船隻提供補給,是養不起一個大港口的。
最關鍵還是要這裡有商業利益才行。
“希望如此吧。不過我聽人說,函館四周的海域,似乎有挺多魚群出沒。這一次我專門帶了幾艘捕魚船過來看看,如果真的魚群很多的話,倒是可以吸引一幫商家來到函館捕魚。”
很顯然,東方平認為把函館定位成一個大型的捕魚中轉港,比探險補給港,要有前途的多。
登州就是因為捕魚業和捕鯨業的繁榮而興盛起來。
不過因為聚集了太多的捕魚隊,這幾年的產量已經慢慢的陷入到了瓶頸階段。
雖然不至於說捕不到魚了,但是哪怕是捕魚船數量還在增加,產量卻是沒有什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