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今天出宮了。
雖然談不上興師動眾,但是也絕對跟微服私訪扯不上關係。
朝中的那些重臣,都跟著李世民一起去了作坊城中的永久腳踏車作坊、水均製作所、金太鏈條作坊、長安精工參觀。
一整天的新程,幾乎安排的滿滿的。
其中第一站就是永久腳踏車作坊。
看著一輛輛腳踏車飛快的從流水生產線下來,眾人心中是非常震撼的。
“父皇,難怪新款的永久腳踏車可以只賣九百九十九唐元,實在是他們的生產效率太高了。
我大概掐算了一下,幾乎不到十秒鐘,就會有一輛腳踏車下線,然後經過簡單的檢測之後,立馬就被四輪運輸馬車給運走了。”
李治以前也經常跟這李寬在作坊城轉悠,見識過各個作坊早期的樣子。
現在發現幾年不去了,自己都快要不認識這些作坊了。
“流水線生產的方式,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不管是永久腳踏車,還是賓士四輪馬車,聽說都是使用了這種生產方式之後,產量才大幅增加的。”
李世民雖然面上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心中也是非常震撼的。
這種大工業時代才有的場景,對於這個時候的大唐來說,衝擊力還是非常強的。
沒看到隨行而來的大臣,此時都很少說話。
很顯然,今天的第一站,就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觸動。
“楚王殿下,這永久腳踏車作坊的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從別的作坊採辦的嗎?那豈不是換一家作坊,人家只要採辦了一樣的零件,也能生產出一模一樣的腳踏車?”
一旁的房玄齡,忍不住問了一個許多人都想問的問題。
這個年頭的作坊,大部分都還是喜歡什麼東西都自己製作。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東西會從外面採辦。
像是永久腳踏車作坊這樣,什麼零件都從外面採辦的,還真是比較少見。
最關鍵是,這種看起來沒有任何競爭力的方式,居然造就了大唐最大規模的腳踏車作坊。
“房相,永久腳踏車作坊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的設計和組裝,這一輛腳踏車上,九成的零件都是由我們的匠人自己設計的。
只不過是為了降低成本,所以我們才委託了外面的作坊製作。
合作與分工並行,將我們永久腳踏車作坊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這才是作坊該有的存活之道。
那張什麼東西都是自己製作的方法,雖然不能所有問題,但是已經不適合永久腳踏車作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