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拉建於貞觀十年。
那時候,大食帝國剛剛政府伊拉克,在巴士拉附近修建起了一座軍營。
短短几年時間,這裡就發展成為一個繁忙的城鎮。
由於巴士來是連線波斯灣和內河水系的唯一樞紐,這裡很快就成為大食帝國最重要的一個港口,短短十來年時間,就已經贏得了“東方的威尼斯”的稱號。
這裡的百姓利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下游沼澤地帶的蘆葦和椰棗樹葉作原料,建立了造紙作坊,並且在這裡種植大麥和水稻,完全顛覆了大家對沙漠邊緣地區的認知。
“姆加爾,這一次我們雖然順利的把棉布和絲綢都全部給售賣出去了,但是我感覺大食國內的那些商人,對我們的敵意是越來越大了。”
在巴士拉的一處客棧中,普拉巴和姆加爾一行人包下了大半個客棧。
作為天竺人,姆加爾和普拉巴算是比較早接觸大唐的絲綢和棉布的人。
當初,他們在保健丸營銷之中,雖然也損失慘重,但是跟他們白手起家的起始點比起來,還是掙了不少錢的。
再加上他們及時的抱上了安塞洛的大腿,在新成立的北天竺王國之中,算是有了一些依靠。
這個時候,他們做出了人生最大的一個決定,那就是成為大唐的棉布和絲綢商家。
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能從齊王港拿一些棉布回到天竺來售賣,不過這樣也獲利頗豐。
短短的一年時間,他們就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然後順利的從齊王港買到了一艘海船,開始了前往大食帝國開拓市場的道路。
大唐的棉布產量,雖然不能說是供過於求,但是每年大量新增的棉田,導致國內的棉花價格不斷的下滑,如今一匹棉布的價格,早就比十年前一匹麻布要低了一大截。
用物美價廉來形容大唐的棉布,絕對是不過分的。
雖然不能說每個大唐百姓都能買得起棉布,但是至少在各個州縣裡頭生活的百姓,八成都是買得起的。
這個時候,拓展棉布的海外市場,就變得愈發重要了。
要不然的話,朔州北部還在不斷的擴大棉花種植範圍,到時候一旦棉布的價格下滑到無利可圖的境界,對大唐的棉花種植產業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這是李寬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以東海漁業為首的各個海貿公司,紛紛開始加大了向海外進軍的步伐。
像是朝鮮半島和倭國這些地方就不用說了,早就已經被棉布給瓜分了市場,本地的布商,除非轉行售賣大唐的棉布,否者就活不下去。
至於南洋,各個貿易公司也紛紛將棉布作為主要的貿易貨物,進展也十分不錯。
但是這個趨勢,頂多就到了天竺,再往西就不容樂觀了。
所以東海漁業才把大量的棉布運輸到齊王港,然後鼓勵大食人、天竺人來齊王港批發棉布,讓他們自己去開拓市場。
相當於大唐把一部分的利益讓給了這些商家,換取他們主動積極的去開拓市場。
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像是姆加爾和普拉巴這樣的天竺人,能夠有機會成為富商,跟大唐的鼓勵政策其實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