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大冬天,但是渭水碼頭卻還是非常忙碌。
流動的渭水,哪怕是在冬天,也很少會結冰,不影響大部分船隻的航行。
不過這就苦了碼頭上工作的苦力了。
就在過年前的一天,渭水碼頭又迎來了一支從海外返回的船隊。
有經驗的苦力,能夠輕易的辨認出那些船隻是從海外回來的。
像是眼前這三艘海船,哪怕看不到斑駁的“妖言惑眾楊本滿號”,他們也能根據許久沒有維修的船體,判斷出這是一艘出海回來的船隻。
而有了“妖言惑眾楊本滿號”這一串大字,那就更加確定無疑了。
“快,快去楚王府,跟楚王殿下彙報,說李郎君的船隊從美洲回來了。”
市舶司的胥吏一看到這個船隊,立馬就激動了。
這個時候,大家也不嫌棄外面天寒地凍,紛紛跑到了碼頭邊上,準備看看“妖言惑眾楊本滿號”這一次給大家帶來了什麼驚喜。
經過了《大唐日報》等各個報紙的宣傳,還有文達明出的新書,長安城的百姓對美洲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
像是渭水碼頭這邊的人員,更是對海外的事情感興趣。
“陳四兒,這一次我們雖然沒有找到地瓜,但是能夠帶著玉米回來,也算是功成身就了。大唐有了土豆和玉米這兩種高產糧食,以後的日子可就好過了。”
站在甲板上,李耿黝黑精壯的身軀迎著寒風,卻是那麼的挺拔。
“是的,我們這一次在北美洲折騰了將近一年,總算是沒有白費功夫。依靠船艙裡的那些玉米種子,明年開春以後,至少可以一次性的種植幾千畝玉米地。只需要等到後面,立馬就可以擴大到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畝。
到時候,整個大唐的人都會記住我們的。也讓國子監的那些人知道,不是隻有讀書一條路可以名垂千古。”
陳四兒現在也很激動。
馬上就要迎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了,是個人都會充滿了期待。
“這一次我們緊趕慢趕,除了在蒲羅中修整了一天之外,可謂是一口氣直接來到了揚州城,然後停靠當天就繼續朝著長安城而來。我估計連楚王殿下也沒有收到我們回來的訊息,你想要的那種熱烈迎接場面,估計是沒法碰到咯。”
等到船隻停好,準備下船的時候,李耿才意識到自己一行人走的太急了,都沒有留下時間給人去通風報信。
所以今天碼頭上冷清的很,根本就沒有迎接的人。
“還真是呢,失算了。不過也沒關係,只要我們把玉米帶回來了,這個訊息自然很快就會傳開。到時候《大唐日報》和其他各個報社的寫手肯定都會過來採訪我們,楚王殿下也應該會找時間接見我們,甚至陛下都有可能會見我們呢。”
在揚州停靠的時候,李耿就讓人去把最近一年的《大唐日報》給全部買了一份回來。
所以他們倒是對大唐發生的變化,不至於一無所知。
就像是蒸汽機車,他們要是什麼都不瞭解的情況下,直接看到在運作的明作鐵路,估計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