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呼嘯而來的西北風,長安城正式的進入了冬天模式。
不過,今年的冬天卻是一天也不冷清。
隔三差五的,就有從美洲、澳洲回來的船隊停靠在渭水碼頭,給大家帶來各種各樣的驚喜。
雖然暫時還沒有玉米跟地瓜的訊息,但是辣椒和土豆這種已經被證實的東西,卻是被帶回來了不少。
更讓李寬和李諺開心不已的是大量的橡膠被帶回了長安城。
其中據說還有一批橡膠樹幼苗被留在了蒲羅中和崖州那邊,已經開始種植。
這為蒸汽機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
“王爺,有了這幾萬斤的橡膠,我們未來一年的密封件需求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還可以敞開來展開各種試驗,到時候第二代的蒸汽機,肯定會更快的研究出來。”
觀獅山書院蒸汽機研究所,李諺很是激動的跟李寬在講述著研究所裡的安排。
自從明作鐵路正式開通之後,李諺就重新一門心思的紮在了研究所裡頭,想要製作出更好蒸汽機出來。
“嗯,這個橡膠的用途非常廣大,不僅是密封件製作最好的材料,也是一些減震的零件中可以檢討替代的東西。回頭可以在化學院下面專門成立一個橡膠研究所,開發更多的橡膠產品。”
李寬可是知道橡膠工業在後世是地位頗為重要的一個工業分類。
不管是密封件還是輪胎,亦或是其他一些日常用品,都有許多地方是大量使用橡膠的。
甚至渣男居家旅行必備的套套,也是使用橡膠製作而成的。
“王爺,長安城中,現在找我們購買了蒸汽機使用授權的機構,已經有超過十家了,不用幾年時間,大唐的蒸汽機年產量肯定可以達到百臺,甚至是千臺。
到時候需要的橡膠密封件,肯定會多很多,對它的效能要求也會高很多,專門成立一個研究所,確實很有必要。
其實在我看來,不僅有必要成立一個橡膠研究所,還可以專門成立一個鑄造研究所、鍛造研究所,甚至是衝壓研究所,為各種零件的生產提供幫助。”
蒸汽機研究所雖然是一個研發機構,但是現在也修建了屬於自己的蒸汽機作坊,用來大規模的開始生產蒸汽機。
這生產一兩臺蒸汽機跟生產幾十上百臺蒸汽機,肯定不是一個概念。
之前,很多東西都是依靠著匠人一個一個的製作出來的。
雖然作坊城不少的作坊都開始推出標註化的零件,但是在蒸汽機上面,卻是迴歸到了比較原始的狀態。
所有的零件都幾乎是純手動打造,成本高不說,生產效率還低。
現在李諺自然要考慮改變這一個局面。
“沒問題,到時候劉界你安排一下,組織教諭和學員成立相應的研究所。”
觀獅山書院現在想要擁有自己獨立研究所的教諭,可是有大把。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培養,也算是發掘了不少的人才,為大唐的工業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現在蒸汽機的技術已經開始擴散開來,再過個幾年,大唐的工業革命可就真的要開始顯示出屬於自己的威力了。
到時候,純手工的作坊,肯定會經歷一波倒閉潮。
能夠適應變化的,肯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故步自封的,可能就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