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跟著李世民參觀各個研究所的人員,總共不到一百人。
個個都是身份煊赫,沒有普通百姓。
不過,《大唐日報》、《長安晚報》和《曲江日報》這三大報社的寫手,卻是各自獲得了一個參觀的名額,把他們搞的喜出望外。
特別是祝之善,作為長孫家旗下的《長安晚報》的負責人,參加完今天的頒獎典禮之後,他是沒有指望自己有機會去參觀各個研究所的,沒想到觀獅山書院為了表現自己的“大度”,既然讓他也進來了。
這一下,別說是今天的新聞,他連未來一週的許多新聞稿都有了想法了。
蒸汽機研究所、飛行器研究所、農藥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燃料研究所……
一個接一個的,雖然是走馬觀花,但是也算是開啟了眾人的視野,讓人見識到觀獅山書院裡頭,亂七八糟的研究所還真是多啊。
“這烹飪研究所是幹什麼的?看到這名字,朕都覺得肚子餓了,看完這個,今天就到此為止吧。”
已經轉悠了一個多小時,明顯是到了吃飯時間了,李世民指著前方的烹飪研究所,臉上頗為好奇。
楚王府的美食,別說是在長安城,哪怕是放眼大唐,也是出了名的好。
莫非寬兒為了發掘美食,還專門在觀獅山書院裡頭成立了烹飪研究所?
這個有點過了吧?
“顧名思義,研究的是跟烹飪有關的事情。各種廚房裡頭會使用到的炊具,都是烹飪研究所研發的方向。比如這鐵鍋,如今在長安城已經比較常見,烹飪研究所就在考慮怎麼才能製作出不粘食材的鐵鍋。
再比如這個勺子,我們烹飪研究所開發了漏勺、湯勺等十幾種勺子,充滿滿足各種場合的需要。
再比如這個蒸饅頭的蒸籠,烹飪研究所就在考慮怎麼提高效率,研發一種一次性可以蒸更多饅頭的器具。
甚至他們還在考慮,,有沒有辦法研究出一種炊具,能夠讓煮飯煲湯的時間大大縮短,讓米飯在十來分鐘內就變熟,讓骨頭在十幾分鍾內就變爛呢。”
雖然烹飪研究所幹的事情沒有那麼高大上,但是卻是觀獅山書院裡頭產學研搞得比較成功的一個研究所。
作坊城中,如今已經有一家專門的作坊生產烹飪研究所研究出來的各種東西。
甚至連金太打鐵作坊跟烹飪研究所都有合作。
“原來是研究烹飪炊具的研究所,我還以為是研究菜式的地方呢。”
李世民有點失望的樣子。
顯然,烹飪炊具的重要性,他還沒有意識到。
好在李寬也不以為意。
觀獅山書院裡頭那麼多研究所,總不能個個都受到李世民的喜愛吧?
這些研究所又不是金幣?
怎麼可能讓李世民一直喜歡呢?
……
“楚王殿下,觀獅山書院研究所的設立,對於各種技術的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但是單純的依靠觀獅山書院的力量,終究是比較有限的。
我們國子監也有意成立幾家研究所,到時候楚王殿下能否安排幾個人幫忙列出需要的裝置清單呢?”
眼看著李世民要結束今天的參觀了,孔穎達抓住機會給李寬丟擲了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