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李寬說的方案就不同了。
先在地面鋪設碎石,然後在枕上木頭,然後再鋪上鐵軌的話,不僅可以解決下陷的問題,還可以減少蒸汽機產生的震動與衝擊。
“按照我們的計算結果,這臺蒸汽機應該可以拉動至少五十架四輪運輸馬車的貨物,以不低於快步行走的速度在鐵軌上行走。現在的情況,理論跟實際確實有很大的差異。”
李諺倒也不是那種打腫臉硬充胖子的人。
既然李寬有更好的想法,他當然要趕緊抱大腿啊。
“要是按照你這個說法,那你們的這個實驗也有問題。你鐵軌總共也就修建了一百米,要是蒸汽機的效能真的跟理論設計的一樣,一旦加速跑起來,你怎麼確保它在一百米的鐵軌上停下來呢?這要是停不下里,豈不是直接衝出鐵軌?輕則蒸汽機受損,重則出現人員傷亡。”
李寬發現李諺還是低估了蒸汽機的威力。
事實上,大唐的所有人都低估了蒸汽機的威力。
這可是劃時代的力量,一旦成功運用,足以改變大唐未來一百年的社會形態。
“請楚王殿下賜教!”
這個時候,李諺徹底的低下了頭,準備好好的聽李寬給自己上課。
“你這蒸汽機的設計,我覺得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哪怕是其他的什麼東西都不做改變,也應該是可以有一個不錯的效果的;但是為什麼現在偏偏就沒有達到呢?”
李寬環視了一圈蒸汽機研究所的人員,以李諺為首,一百多人都靜靜地站在那裡聽講。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點,那就是密封!密封效能不過關,那麼你怎麼提高鍋爐的面積,提高煤炭的新增量,都是沒有用的。我之前跟你們說過了密封的重要性,從你們的圖紙上,也能看到你們有重視密封效能的改進,但是你們雖然做了很多努力,結果卻是不理想。”
在沒有橡膠的年代,要想搞出一臺實用的蒸汽機出來,難度顯然不是一點點,甚至以這個年代的技術,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不用橡膠密封件的情況下,讓蒸汽機的密封效能達標。
放在後世,理論上透過精密製造,哪怕是不使用密封件,也可以做一臺蒸汽機出來。
只不過會導致零件的成本異常的高。
畢竟表面粗糙度越低,加工的要求越高,難度越高。
要想做到不使用密封件的情況,那麼各種精度要求就是一個讓工廠蛋碎的資料。
很顯然,以大唐此時的技術,顯然是做不到的。
“蒸汽機能夠輸出動力,最關鍵的就是蒸汽的壓力推動零件的運動,密封性不達標的情況下,壓力就永遠達不到你設計的數值,甚至是遠遠不如設計數值。當務之急,你們需要找到主要的漏氣部位,在相關的零件之間新增密封件。與此同時,需要進一步提高這些零件的接觸面的加工精度,確保密封件能夠起到理想的效果。”
李寬說到這裡的時候,心中開始權衡到底要不要兌換一批橡膠出來,讓李諺先帶人把蒸汽機的樣機搞出來。
“妖言惑眾楊本滿號”已經離開長安城一年了,想來應該已經到了美洲了。
哪怕是運氣不好,應該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