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在觀獅山書院不犯錯的情況下,不管是曲江書院還是渭水書院,想要追上它都是非常困難的。
就像是後世的清北,其他的學校再怎麼努力,想要成為超越它們的存在,都是非常困難,甚至說是不現實的。
當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許敬宗也是清楚的。
特別是現在知道長安城裡至少還會有一所大唐師範學院,許敬宗感受到的壓力就更大了幾分。
推廣教育,興建書院,是自家王爺支援的事情。
到時候大唐師範學院哪怕是挖牆腳挖到了觀獅山書院,許敬宗都不好說什麼。
“延族,這幾天的事情,你都聽說了吧?”
楚王府別院,李寬看著許敬宗,心中思索著教育部的人員安排。
雖然說吏部掌管著官員的任命,但是很多人員的安排,根本不可能是吏部尚書一個人說了算。
教育部是李寬提出來的,如今李世民很顯然是持支援的態度。
這個時候,李寬的各種建議,都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王爺,這可是貞觀十五年最後一件大事了,屬下自然是聽說過的。我們觀獅山書院是不是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規模?如今七個學院,每個學員至少在學院裡頭學習三年,總學員數量看起來是已經達到一萬人,但是因為有不少已經學滿三年的學員繼續留在學院裡頭,每年新進的學員只有不到三千人。”
許敬宗想著怎麼才可以在這一輪的變革之中為觀獅山書院謀利,為自己謀利。
不說大唐師範學院,單單各道各州準備修建的師範學院,許敬宗就估計不會少於十所。
到時候絕對會從觀獅山書院招募一些教諭。
雖然對於觀獅山書院的畢業學員及教諭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是對於許敬宗這個負責人來說,就不見得了。
所以他覺得不如干脆擴大觀獅山書院規模,這樣書院自己對教諭的需求也會變大,離開的人員就會相應的變少。
“書院的規模肯定是要擴大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擴大。這樣吧,現在正常的進學時間是三年,但是三年時間能夠學到的東西,也比較有限。各個學院現在也不斷的設立一些研究所,那我們就乾脆在書院裡頭增設一個研究生院,學制兩年,順利畢業後頒發碩士文憑;之後結合實際情況需要,我們還可以再設立一個博士文憑供碩士畢業後還想留在學院繼續學習的學員,學制也是兩年,這樣一來,學員要拿到博士學位,就需要七年的時間。並且,碩士和博士的學員,我們可以重新提供機會,面向整個大唐的書院學員進行招募。”
經過這麼多年的執行,觀獅山書院的運作已經進入比較平穩的階段,李寬覺得是時候給它來一點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