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唐日報》和《長安晚報》上面都刊登了大唐皇家軍事學院的懸賞公告,長孫衝更是親自來到了渭水學院,想要藉著這個機會,讓渭水學院的格物學院也能夠吸引一下大家的注意力。
“郎君,大唐皇家軍事學院之所以對現在的火摺子不滿意,主要是因為在野外的時候,特別是颳風下雨的時候,火摺子點火困難,甚至容易徹底熄火。我們學院準備拋棄火摺子的思路,基於更加古老的打火石的原理,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渭水學院裡頭,長孫衝認真的聽著宇文善給自己說明他們的研究方向。
作為長孫無忌親自出面邀請的大匠,宇文善作為隋朝將作大匠宇文愷的關門弟子,雖然只跟宇文愷學了不到十年的技術,但是靠著超強的領悟能力,卻是將宇文愷的技術學了個七七八八。
並且,跟宇文愷精通城池設計不同,宇文善對具體的工藝改善更加的感興趣。
如今四十多歲的他,正是工藝水平最巔峰的時刻。
“宇文教諭,這打火石之所以在長安城不流行,就是因為用它取火比較困難。哪怕是它在颳風下雨的情況下也能使用,效果也是非常差啊。這樣真的行嗎?”
長孫衝原本以為宇文善會給自己眼前一亮的方案出來,沒想到卻是這麼平平無奇。
自己藉著大唐皇家軍事學院懸賞的機會打響渭水書院格物學院名號的想法,豈不是要泡湯了?
“普通的打火石,自然是不行的。但是如果能夠找到特殊的打火石,再借助特殊的打火條,把打火條作為一種消耗品一樣進行使用,就有可能讓打火石的取火變得容易很多。
我之前在鍊鐵作坊做研究的時候,發現有時候那些鍊鐵煉廢的鐵渣,在碰撞的時候很容易產生火花。我昨天又專門去了一趟鍊鐵作坊,找了各種樣品進行了一下嘗試,基本上證實了使用這種特殊的鐵渣壓制成打火石,再配上合適的打火條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宇文善作為渭水書院格物學院裡的權威,在技術上自然也是有幾把刷子。
要不然也不需要長孫無忌親自出面請他來渭水書院當教諭了。
事實上,宇文善的這個方案,反倒是跟後世戶外裝備裡頭的打火石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之妙。
後世的這種打火石,基本上也都是人造合金,主要成分就是鐵、鎂和稀有金屬。
這種打火石,只要化學配比設定的合理,幾乎都可以起到火柴或者打火機一樣的作用。
並且,相比火柴和打火機,這種打火石的保管條件要低很多。
哪怕是掉到了水裡面,也不會壞掉。
哪怕是摔在了石頭上,也不用擔心會碎掉。
“我聽說長安城裡,不少匠人都對這個懸賞很感興趣,甚至有些作坊專門成立了人手,就為這個懸賞而努力。雖然這個懸賞的金額不大,但是背後的意義,大家都懂。”
長孫衝雖然聽懂了宇文善說的話,但是對於是否能夠製作出那麼理想的打火石出來,顯然是沒有太多的信心。
在他看來,要是能夠在火摺子的基礎上,整出一個下雨刮風的時候也能正常使用的火摺子,那樣的方案才是最保險的。
“大唐皇家軍事學院,那是陛下親自擔任院長的地方,他們發出來的懸賞,意義自然是非同一般。郎君,你放心,這一次,我們的這個打火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宇文善對自己在鍊鐵作坊的新發現,顯然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