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很意外的看著眼前這個原始的電池組。
這才過了幾天,電能研究所就把這個玩意給整出來了。
大唐這是要提前進入到電力社會了嗎?
這根自己設想的情況不大一樣啊。
“王爺,這產生的火花,就是電吧?”
李諺滿臉期待的看著李寬,希望能夠聽到肯定的答案。
“這個電池,你們是怎麼想出來的?”
“電池?王爺,您這個詞語用的太好了。這東西確實就像是一個充滿了電的池子,說它是電池,實在是太貼切了。”
李諺眼前一亮,覺得這個電池絕對有望成為長安城百姓們茶餘飯後討論的新東西。
雖然還不知道這個電池有什麼用,但是看到李寬驚訝的表情,李諺就覺得這個發明穩了!
“楚王殿下,這個電池是師父結合您在演講的時候提到的理論,然後在童教諭和巢瓊的意外發現的觸動下,設計製作出來的。”
一旁的趙小二補充著解釋了一下。
“童周?這個電池跟他有什麼關係?”
童周是誰,李寬自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這可是未來大唐生物醫學界的大拿呢。
但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童周跟電能研究所有什麼關係呀。
“是這樣的,我帶著醫學院的學員做青蛙解剖實驗的時候,巢瓊意外的發現了一隻放在銅線上的青蛙,在鑷子靠近青蛙的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抖動。按理來說這些青蛙已經死了,是不可能再有動作的,但是偏偏這種事情就發生了。
巢瓊經過了多次試驗,確認不是自己眼花,意識到裡面必定有什麼大家不瞭解的情況。正好這段時間關於電的相關文章在《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不少,楚王殿下您又親自在書院裡舉辦了講座,巢瓊大膽的猜測這裡面是不是因為銅線、青蛙、精鋼製作的鑷子之間,也有電流過。
如果這個猜測是的對的,那麼很多東西就可以解釋的通了。但是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組合會產生電,所以就來電能研究所跟李諺一起研究了。”
童周在一旁詳細的解釋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中間還有這麼一個故事啊。童周,我覺得單單這個小故事,就足夠讓你跟巢瓊流芳百世了。指不定一千年以後,學員們課堂裡還會專門學習你們這個小故事的事情呢。”
李寬忍不住笑了起來。
自己本來不想拔苗助長,沒想到偏偏還有這麼巧合的事情。
有了電池的出現,大唐對電的研究和理解肯定會大大的加快。
雖然離電力社會還遠的很,甚至可以說李寬今生都未必能夠見到電力社會來臨的場面。
但是,無疑這會進一步加深大唐對自然的理解。
不管是物理還是化學,亦或是生物和醫學,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的。
任何一門科學的發展,都不是獨立的。
就像是細菌的發現,你要是沒有格物學的進步,你哪來的鏡片的各種原理提升?
而沒有化工產業的發展,優秀的玻璃鏡片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