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長安周邊的粟米和水稻都已經開始收割了。
而李世民也早就收到了江南道和山南道遞上來的奏摺,知道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收成鐵定遠超去年,所以李世民如今的心情非常放鬆。
這些地方新推廣的南洋水稻,還有一季沒有收呢。
“李忠,聽說今天是長安城各家棉花的採摘日?”
李世民下朝回到宣政殿,就忍不住問了一句。
正常來說,這棉花也不是說就要同一天採摘。
先不說各家地裡的棉花長勢不完全一樣,哪怕是完全一樣,差個幾天的時間收割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不過,李寬可不這麼想。
為了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棉花帶來的影響,專門讓王富貴跟種植棉花的各家打好了招呼,選擇今天統一採摘。
採摘之後,楚王府的羊毛作坊負責統一收購。
當然了,各家勳貴關心的棉花種子問題,也會按照收購的棉花來進行一定比例的配還。
每個棉球裡面都有五六粒棉籽,如果只是一兩筐棉花,這些勳貴安排人去手工去除也可以。
但是這幾十畝、幾百畝的,再安排人工去除棉籽……
真當大唐有那麼多閒雜人等嗎?
“沒錯,據說楚王殿下專門請李淳風選擇的良辰吉日,算算時辰,應該馬上就要開始採摘了。”
長安城四周種了上萬畝棉花,這已經是近來的新風景了。
李忠自然也是知道的。
“你安排人再去提醒一下寬兒,這棉花雖好,但是關中道可沒有那麼多良田給他種植,如果他真的有心要推廣棉花,那就給一個能夠說服朕的理由出來。”
李世民一直沒有等到李寬來找自己,如今棉花都已經到了採摘的時候了,各家勳貴也應該在考慮明年是否種植棉花、種植多少棉花、在哪裡種植的事情了吧?
“屬下明白!”
……
棉花種植不是特別需要水。
不過,因為楚王府帶頭在渭水邊上的良田中種上了棉花,搞得今年各家勳貴們的棉花都集中在這一片。
站在渭河邊上,白茫茫的一片片棉花,在褐綠色的棉葉的點綴下,呈現出一種別樣的美。
許多蜜蜂嗡嗡嗡的在棉田裡飛舞,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棉田的斜對面就是觀獅山書院。
農學院已經有一個叫做溫光的學員,琢磨了兩年的蜜蜂養殖。
就在這些棉田的邊上,一間建議的茅草屋子四周,擺放著一排的蜂箱。